【正見新聞網2025年10月27日】

太陽的日冕在太陽耀斑出現時降雨。(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人們在地球上經常看到下雨,所以不會覺得稀奇。但有趣的是,太陽上也會下雨,只不過它的雨不是水,而是電漿(又稱等離子體),也就是溫度高達幾百萬度的帶電氣體。至於太陽為甚麼會下雨,美國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科學家解開了謎團。
夏威夷大學在新聞稿中指出,與地球上的降雨不同,太陽上的降雨發生在太陽的日冕中。日冕是太陽表面上方超熱的電漿區域。
這種雨由一滴滴溫度較低、密度較大的電漿組成,它們在日冕高處形成後回落。科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解釋這種雨是如何在太陽耀斑(solar flare,或稱太陽閃焰)出現期間如此迅速形成的。

太陽的日冕在太陽耀斑出現時降雨。(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如今,這個多年謎團被該校天文研究所(Institute for Astronomy, IfA)的研究生貝納維茨(Luke Benavitz)和天文學家瑞普(Jeffrey Reep)解開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於10月1日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先前的太陽模型需要數小時或數天的加熱才能解釋日冕的降雨。然而,太陽耀斑可能在幾分鐘內發生。IfA團隊的研究表明,元素豐度的變化可以解釋日冕雨是如何快速形成的。
貝納維茨解釋說:「目前的模型假設日冕中各種元素的分布在整個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是恆定的,但這顯然不是事實。令人興奮的是,當我們允許鐵等元素隨時間變化時,模型最終與我們在太陽上實際觀察到的情況相符。」
據ScienceAlert網站報導,日冕降雨也可能涉及其它機制,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元素豐度的變化會影響輻射能量損失,其輻射峰值會導致日冕環頂部的溫度比其它區域驟降許多。這會將更多物質吸入日冕環,引發失控的冷卻效應,最終引發日冕雨。
研究團隊在報告中總結說,元素豐度的變化「對於了解太陽大氣中電漿的冷卻至關重要,而且正如我們所表明的,它可以直接引發日冕雨」。
瑞普補充說:「這項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的真正運作方式。」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日冕雨的複雜性,而且還顯示日冕加熱的奧秘可能比人們先前所認識到的還要深遠。
瑞普說:「我們可能需要重新開始研究日冕加熱,因此還有很多新的、令人興奮的工作有待完成。」
(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