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5年11月01日】

有專家警告說,「猴面小龍蘭」的大多數品種都瀕臨滅絕。(Shutterstock)
蘭花是備受歡迎的觀賞植物,其花朵既奇特又高貴,而且種類繁多。而原產於南美洲的「猴面小龍蘭」(Dracula simia)看起來卻像逗趣的猴子臉,猶如植物界的「美猴王」,讓人看了都想笑。儘管這種蘭花曾在網上爆紅過,但專家警告說,它們的大多數品種都瀕臨滅絕,值得人們關注。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保育行銷研究員維裡西莫(Diogo Veríssimo)、野生動物貿易項目資深研究員辛斯利(Amy Hinsley)和厄瓜多美洲大學(Universidad de las Américas)蘭花生態學研究員巴吉羅(Luis Baquero)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一項新的全球評估首次披露了「猴面小龍蘭」的保育現狀,其結果令人擔憂。
這三位專家表示,在這項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所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總共有133個「猴面小龍蘭」的品種受到評估,其中將近七成面臨滅絕的威脅。
很多「猴面小龍蘭」僅存在於零星的森林地帶,有些甚至只在已知的少數地點才能見到。少數品種僅見於人工栽培的植株,它們的野生族群可能已經滅絕。
這種猴臉蘭花主要生長在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安地斯山脈森林中,那裡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但也最瀕危的生態系統之一。它們的生存依賴於中高海拔地區涼爽潮濕、常年雲霧繚繞的環境。

「猴面小龍蘭」酷似猴臉。(Shutterstock)
不幸的是,這些山坡地正被迅速清理,用於興建牲畜的牧場、種植酪梨等農作物以及擴建道路和採礦項目,這些活動直接威脅幾種「猴面小龍蘭」的生存。隨著森林的萎縮和破碎化,這種蘭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微氣候(特定的溫度、光照和濕度條件)。
另一個威脅來自人們對「猴面小龍蘭」的迷戀。數百年來,蘭花這種植物因其花朵而備受珍視。歐洲的蘭花貿易始於19世紀,當時「蘭花熱」席捲了富有的收藏家,導致熱帶地區野生蘭花的採集量激增。
如今,這種迷戀仍在延續,而且受到網路的推動。很多愛好者和專業種植者以人工栽培的蘭花進行交易,但仍有人追求野生蘭花,其中包括「猴面小龍蘭」。對於族群數量可能僅有幾十株的植物來說,一次採集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如何保護「猴面小龍蘭」?
這三位專家指出,在厄瓜多西北部的安地斯山脈,有一個「猴面小龍蘭」保護區。該保護區生長著至少10種「猴面小龍蘭」,其中5種是地球上其它地方所沒有的。
然而,威脅正在逼近。為了發展農業而進行的森林砍伐、非法採礦,甚至武裝團體的存在,都危及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和周邊社區的安全。
負責管理該保護區的當地環保組織「明加生態基金會」(Fundacion EcoMinga)的環保人士將目前的狀況描述為「緊急」。他們的建議包括加強社區監控、支持永續農業和發展生態旅遊,以保護森林而非砍伐森林來獲取收入。

「猴面小龍蘭」酷似猴臉。(Shutterstock)
這三位專家說,儘管前景黯淡,但仍有希望。該保護區和其它保護區是至關重要的避難所,不僅為蘭花,也為青蛙、猴子和無數其它物種提供了安全的庇護所。
當地組織正與社區合作,以推廣永續農業,發展生態旅遊,並經由生態系統服務付費的方式來獎勵保育工作。儘管這些努力仍微不足道,但他們表明,只要世界關注,解決方案就存在。
此外,「猴面小龍蘭」的人氣也能轉化為保護的機會。推動人們對這種蘭花產生需求的網路熱潮,同樣也能為保護它們募集資金。如果有關這種蘭花的社交媒體貼文包含它們的產地訊息和它們面臨的威脅程度,就能協助改變人們的觀念,避免人們對它們過度採集。
這三位專家總結說,就像熊貓成為野生動物保育的象徵一樣,這種猴臉蘭花也可能成為植物保護的標誌,提醒人們生物多樣性不局限於動物。未來世代是否還能在森林中看到這種蘭花,取決於我們現在的行動。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