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四寒(10):穆親杵臼 商化芝蘭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12月29日】

【原文】

mù qīn chǔ jiù ,shāng huà zhī lán 。

穆親杵臼 ,商化芝蘭 。

ㄇㄨˋ ㄑㄧㄣ ㄔㄨˇ ㄐㄧㄡˋ , ㄕㄤ ㄏㄨㄚˋ ㄓ ㄌㄢˊ 。

穆親杵臼 , 商化芝蘭 。

【注釋】

(1)穆:指東漢的公沙穆,品格高尚,學識廣博,通曉氣象水文,為官所到之處都能造福百姓,受人愛戴。其子有五,皆有名氣,時號“公沙五龍”。

(2)杵臼:舂米的用具。杵,是搗米的棒;臼,是搗米時盛米的器具。

(3)商:即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孔子逝世後,隱居於西河。

(4)芝蘭:芝與蘭皆香草。常用來比喻德行、友情或環境的美好。

【語譯】

公沙穆為人搗米,僱主竟與他結為好友;卜商結交優於己者,於是變得越來越好。

【人物故事】

《後漢書》〈吳延史盧趙列傳〉中記載了吳佑與公沙穆結交的經過。當時公沙穆離家到京城當太學生,錢糧沒有了,他就變裝成外地來的工人,受僱到吳佑家幫忙搗米。吳佑一跟公沙穆說話,就大吃一驚,知道他很有內涵,當即不顧身份的懸殊,就在舂米的地方跟公沙穆結交為友。後來公沙穆也進入仕途,他淵博的學識、高尚的品格、做事的能力,全都展現在良好的治績上。無論是棘手的螟害、令人畏懼的洪患或者是橫行不法的皇族,他都處理得當,深受吏民的愛戴。印證了與公沙穆訂交於杵臼之間的吳佑,確實有識人的慧眼。

《孔子家語》裡,孔子說:“我死後,商會越來越進步,賜會越來越退步。”曾子說:“怎麼說呢?”孔子說:“商喜歡跟比自己好的人在一起,賜喜歡交往不如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那就先看看孩子的父親是什麼樣的人;不了解那個人,那就看看那人交往什麼樣的朋友;不了解人主,就看看他所任用的人什麼樣;不清楚那塊地好不好,就看看它草木長出來的情形。所以說:與好的人同住,就像進入有香草的屋子,呆久了聞不出香氣,就是自己已經融入到那種香氣裡了。與不好的人同住,就像進入賣鮑魚的市場內,時間長了就聞不出臭味,也是因為自身已融入到那種氣味裡了。收藏硃砂的東西就會染上紅色,存放漆的地方會沾染黑色,因此君子對交往的人一定要謹慎選擇哪。”

【說明】

吳佑與公沙穆結交為友,正可謂“物以類聚”。儘管公沙穆當時只是吳佑家中的傭工,一向仁愛簡樸的吳佑與之交談,馬上肯定公沙穆是個值得交往的人。除了公沙穆,吳佑結交的黃真、戴宏,其後也都有很好的成就受人稱頌。陳留(吳佑的家鄉)太守冷宏就對人說過:“吳季英有知人之明”。

朋友間的影響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尤其是朝夕相處的朋友,彼此的言談舉止、生活習性,甚至做人做事的態度,都會在不知不覺間相互習染類化。所以孔子為端木賜憂心,因為他老是結交比他差的朋友,如果缺少激勵向上的良朋益友,人就容易驕矜自滿,要進步當然就難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