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孔子謙敬求教而悟真

默安


【正見網2012年10月17日】

有一天,孔子在緇幃林中遊玩,累了坐在杏壇上休息。弟子們讀書,孔子彈琴而歌。
    
孔子的歌曲,還沒有彈奏到一半,這時有一個漁夫,從下遊行船而來。那老頭鬚髮皆白,散發揮袖,走上陸地以後,就停下來休息。他左手按著膝,右手撐著面頰,靜聽孔子彈琴。
    
孔子把歌曲彈完了。那位漁夫向子貢、子路,招了招手。
    
子貢、子路走了過去。那老頭指著孔子問道:“他是誰?”

子路回答說:“是魯國的君子。”

那人問:“姓什麼?”

子路回答說:“姓孔。”

那人又問:“孔氏主要致力於什麼學問?”
    
子路沒有回答。子貢回答說:“孔氏用心於忠信,推行其仁義,修飾禮樂,制定人倫。對上,忠於大王;對下,感化百姓,以此有利於天下。這就是孔氏的學問。”
    
那人問:“他是國君嗎?”
    
子貢回答說:“不是。”
    
那人又問:“是高官嗎?”
    
子貢回答說:“不是。”
    
那人笑著,起身就走,然後回頭說:“仁確實是仁,但恐怕不免身心勞累。他形體勞累,心力交瘁,難免會危害他的真。唉!他這樣便會離道:越來越遠了。”
    
子貢、子路回去後,把漁夫的話,回稟給了孔子。
    
孔子一聽,馬上站起身,就去追趕那位漁夫,追上後,謙敬的問道:“請問,什麼是真?”
    
那位漁夫回答說:“真,就是精誠之極致。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因此,強迫哭,雖然悲傷,但不哀痛;強迫發怒,雖然嚴肅,但無威信;強迫親熱,雖然笑,但不和氣。真正的悲傷,沒有聲音,但很哀痛;真正的發怒,不出聲,但很威嚴;真正的親熱,不笑,但是和氣。禮節,是世俗人造出來的;真,才是出於天然,自然不可改變。因此,聖人效法天,而以真為貴,不為世俗所拘束。只有愚鈍之人,才會與此相背離。不能取法於天,而憂心於人事;不知以真為貴,卻碌碌地受世俗所影響,因此不足以為道。可惜啊!你過早的沉溺於人為之事,現在才聽到大道,已經晚了許多。但是,你能急直追,仍可嘉也!”

孔子敬受其教。
    
(事據《道教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