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1月14日】
【原文】
昔國家東遷,文舉(1)盛嘆鴻豫(2)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3),又明《司馬法》(4),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誠怪今者與始相違。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於鴻豫亦無恩紀,然願人之相美,不樂人之相傷,是以區區思協歡好。
《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
【註解】
(1)文舉:東漢曲阜人孔融,字文舉,孔子二十世孫,為建安七子之一,後為曹操所殺。
(2)鴻豫:東漢郗(音吃)慮,字鴻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
(3)鄭玄:東漢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崇。
(4)《司馬法》:兵書。戰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
【故事闡述】
據《後漢書.孔融》上記載,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從小就才能傑出,其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長大後恃才傲物,對於當時戰功彪炳、權勢極大的曹操多所非議。針對時政,孔融多次上書給曹操,反對曹操的決定,言辭激烈,常常因此觸犯了曹操。時間久了,曹操對他極度惱火,記恨在心。但因孔融交際廣泛,在外名聲崇高,曹操雖然想除掉他,也只得隱忍下來。
御史大夫郗慮與孔融不合,他揣摩曹操的心事,於是羅織一些罪名,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再次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視。因此,曹操就寫了一封信給孔融,想化解他與郗慮之間的仇恨,信中提到他們本來交情很好,後來兩人為了一點小事有了芥蒂,而互相陷害,實在不值得。
曹操說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問名實相副,師學鄭玄,又明曉兵書,精通經學,就像傳說中的一樣好,毫不虛假。以前兩人互相欣賞,如今怎麼變成這樣呢?曹操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
後來,文中的“名實相副”就演變為“名副其實”這句成語,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一致。
【討論】
(1) 曹操為什麼對孔融極度惱火,記恨在心?
(2) 請列舉孔融小時候的事跡,並說說對自己的啟發。
【造句練習】
例:王大姊熱心公益,長年為弱勢族群權益奔走,是名副其實的慈善家。
例:他去過很多國家,對各國的名勝古蹟如數家珍,真是名副其實的旅遊達人。
【相似成語】
名不虛傳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爛竽充數
◎( )名列前矛
◎( )百折不饒
◎( )年高德邵
參考答案∶
濫竽充數、名列前茅、百折不撓、年高德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