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正義:諄諄教子成清吏的崔氏

默安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1月27日】

崔氏,北周清河(今江蘇淮陰)人。十三歲嫁到滎陽(今河南滎陽)鄭家。丈夫鄭誠,為北周大將軍。在討伐尉遲睪(讀易)時,力戰而死。鄭誠妻崔氏,嫁到鄭家後一年,即生有一子,名善果,取“善惡終有報應,善必有善果,惡終將有惡報”的意思。鄭誠戰死後,鄭誠的父親鄭孝穆,見兒媳年紀尚輕,為其前途計,便勸她改嫁。崔氏抱著襁褓中的善果,對公公說:“善果的父親才死,他又是為國殉難的,我怎麼能一下子就割捨得下我們夫妻之間的情義,馬上就改嫁呢?況且,鄭誠和我、還有我們的這個小兒子善果,我又怎麼能狠心丟下親骨肉,讓我們的兒子成為孤兒,我只顧自己享受,而去改嫁他人呢?我不能連這一點做母親的慈愛之心都沒有啊!我寧可割掉耳朵變成聾子,剪斷頭髮毀掉容貌,來表達我堅定的決心。”鄭誠的父親鄭孝穆,聞聽此言,很是慚愧,也很感動,從此再也不提此事了。
 
善果九歲那年,隋文帝因為善果的父親鄭誠,是為國家大事而英勇犧牲的,便詔令鄭善果,承襲他父親鄭誠的爵位。這時,崔氏因為善果還是個孩子,便向隋文帝上書辭謝。隋文帝不准。崔氏又向隋文帝上書,呈請只加封爵位,不授官職。這樣,隋文帝才批准了。受冊封的那一天。崔氏抱著兒子善果,向皇上謝恩。想到丈夫還正年輕,卻戰死在沙場,不禁悲痛萬分,忍不住捶胸大哭。圍在四周的人看了,也都十分感動,禁不住為之流淚。
 
又過了幾年,隋文帝改封鄭善果為武德郡公,仍承襲父親的爵位與開封縣一千戶的封邑。同時又由沂州刺史,轉為景州刺史。過了不久,改任魯郡太守。善果這時年僅十四歲。善果的母親崔氏,賢德,明大義,有節操。她博覽群書,攻讀過古史典籍,通曉為政之道。並一直遵循古訓:居官要清廉,為政要勤勉。尚節儉,戒驕淫,講究名節。

鄭善果赴任後,她便跟在兒子身邊。每次善果到太守府堂處理政務,她便坐在帷幕後邊靜聽。聽到兒子善果處理政事能“判斷合理”時,崔氏“則大悅”。兒子退堂進來之後,她便立刻請兒子坐下來,同兒子“相對談笑”。如果兒子處理公務不恰當、不公允,甚至隨隨便便,就嚴加訓誡。有一次,兒子處理一樁案件,不能公允執法,而且還粗暴地發了火。崔氏聽了,便一聲不響地回到房間裡,“蒙被而泣”,為兒子辦事不公,處理不當而感到憂愁,感到傷心,以至“終日不食”。善果是一個很孝順的兒子,見母親竟然這樣生氣,便立刻醒悟到自己的過錯,心裡很不安,便伏在母親床前,不敢起身,準備接受母親的責備和教誨。崔氏見兒子已經冷靜下來,並且認識到自己的錯失,便起身坐在床沿上,語重心長地教誨兒子說:“我不是對你生氣。我是覺得有愧於你們鄭家:因為我沒有把鄭家的後代教育好。自從我嫁到你們鄭家之後,就想到要做鄭家的好媳婦。每天洒掃庭院,料理家務,絕不敢懈怠一分一毫。我了解你的父親是一位忠誠勤奮的人,為官清廉謹慎,公而忘私,從沒有因為家庭私事而分心。我很敬佩他。所以我做家務事,再忙再累,心裡也感到高興。你父親把整個身心,都奉獻給了國家,直到為國戰死。我希望你也能成為像你父親一樣的人,有他那樣一顆廉潔奉公、正直無私的心。”
    
崔氏又很懇切地接著說:“你年紀很小便失去了父親,我們母子相依為命。長久以來,我所顧慮的一件事,便是我只有慈愛而沒有威儀,不能全面地教育你,從而使你不能知道莊敬禮節。人們常說,父嚴母慈,這樣才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而我是一個寡婦,只能給你慈愛。你沒有父親,失去了嚴格的教誨。所以,你不知道莊敬禮節,責任也不全在你。但是,一個不知道莊敬禮節的人,怎麼能擔負起像你父親這樣一批國家忠臣所遺留下來的事業呢?你還是一個小孩子,就承襲了一大片土地,位至一方長官,難道這是你自己的能力所換來的嗎?你怎麼能不牢牢記住這一點,而輕率從事,隨便就發脾氣呢?你今天,在公堂之上處事不公,還大發雷霆,是因為你驕傲了。驕傲、縱樂,就會毀壞公正。”
    
崔氏見兒子一直低著頭在聆聽和銘記自己的教誨,便進一步對兒子剖析說:“你這樣做的危害,對我們家庭內部來說,是敗壞了家風,就國家社稷而言,則是沒有執行皇上的指示法令,這樣下去,就會導致違犯法紀,犯下罪過。若是這樣,我死之後,有什麼面目到地下去見你的祖先呢?”
    
自此之後,善果便牢牢記住母親的教誨,下定決心改正自己的缺失。崔氏見了十分高興。母子感情更加深厚。“善果由此遂勵己為清吏,所在有政績。”
    
崔氏自嫁到鄭家,一直是克勤克儉。就是在兒子善果小小年紀便當了太守,家道顯赫之後,她仍舊勤儉持家,照樣去親手織麻、紡紗、織布、製衣,常常要勞累到深夜才能睡下。善果見母親長年如此勞累,心裡過意不去。有一次,他勸母親說:“我現在已經是受封為侯,官位在三品,我的俸祿足夠養活母親,母親何苦還要這樣辛苦勞累呢?”

崔氏聽了,吃了一驚!她搖了搖頭,嘆息地回答說:“唉,你已經長大了,我還以為你懂得天下的大道理了。現在聽你這麼一說,才知道你實際上還沒有長大。像你這樣,抱著這種想法,怎麼能把公事做得很好呢?你應該明白,你現在的俸祿,那是你的祖輩先人為皇上效力,為國家捐軀,皇上報答他們的。你應當將這些俸祿,分給那些窮困的親戚,使他們都能享受你祖輩先人的恩惠。我作為你為國捐軀的父親的遺孀,你作為他的兒子,我們怎麼好獨自享受這些俸祿呢?更不應該以為這些俸祿是自己的功勞換來的,應該享受這榮華富貴。”又說,“紡紗織布,是每一個家庭主婦所應當做的事情。上自王后,下至士大夫的妻子,她們都應該這樣。每個人都應當學會紡紗織布,製作所需要的衣服。若是懶惰,不願意做這些自己份內的事,那她便會變得驕奢淫逸,就不能算是一個好女子了。我雖然不是一個很知禮的女人,但我懂得要十分愛惜自己的名聲。”誠哉此言,難乎此言!
    
接著,她便又對兒子善果講了《國語》上記載的一個類似的故事: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大夫,叫公父文伯,他的母親名叫敬姜。敬姜是公父穆伯的妻子。一天,公父文伯朝見魯國的國君後,回到家中,見母親正在織麻,就對母親說:“我們這樣的士大夫家庭,主母還要織麻,同僚們知道了,恐怕還以為我不能孝順母親、而要責備我哩!”敬姜聽了,不以為然。她覺得兒子有這個想法,說明兒子還不懂得為政的道理。於是敬姜便對兒子說:“從前,聖王治理國家,選擇那些不肥沃的土地,要他的臣民百姓住在那裡,使他們勞累,然後使用他們。所以他便能長久保有天下。百姓辛勤勞動,便會動腦筋思考。動腦筋思考,就會生善心。太安逸了,就會產生驕淫的念頭。有了驕淫的念頭,就會失去善心。失去了善心,則罪惡的心思就要萌生。所以人應該勤勉,不能懶惰。肥沃的土地上的臣民百姓,多半不能成才,是因為驕奢淫逸慣了的緣故。貧瘠土地上的臣民百姓,往往心地善良,民風純樸,就是因為經常在勞動。正是由於這個道理,所以天子要穿五彩衣服,一大早,便去祭祀日神,同三公、九卿一道,感到大地生育萬物的恩德,中午考察政事和百官的政務。師尹、帷旅、州牧、國相,天子的這些臣下,也要宣布和告示自己的政教民事;到了傍晚,要去祭月神,認真地觀察上天所顯示出來的吉凶徵兆;夜裡還要監督九卿,把祭祀用的器皿和貢品,清掃乾淨,然後才可以安心地去休息。這是天子要做的事。到了諸侯,早上,要研究天子的詔令;白天,要考察自己職責內的政務;傍晚,要檢查執行刑典的情況;夜裡,要告誡百官,使他們不致怠惰放蕩。然後,才可以安心休息。卿大夫則是:早上,要考察自己職責內的事務;白天,辦理政務和各種雜事;傍晚,總結一天所做過的事;夜晚,料裡家中私事。然後,才能去休息。一般的士人,早上讀書,白天講習,傍晚溫課,夜裡反思自己一天有無過失,沒有什麼憾事,就可以安心去休息了。普通百姓,則是白天勞作,晚上休息,沒有一天敢偷懶懈怠。至於女人,上自王后,下至庶民百姓的妻子,都要勞作,王后親手織帽子上的黑玄帶,公侯夫人要加做系帽子的小絲帶,卿的妻子要做大帶子,大夫的妻子要做祭服,列士的妻子要做朝服,普通百姓的妻子,都要替丈夫做衣服。春天祭祀,禱告農事的開始。冬天祭祀,稟告農事的成功。男耕女織,共同效力,有過失就要受到責罰。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這是先王的遺訓。從上到下,誰都不敢滋生淫逸之心,而不勞動!如今我是一個寡婦,文伯你又處在下大夫的地位,從早到晚,勤奮做事,還耽心忘了先人的事業,要是有所怠惰,怎麼能逃避責罰呢?我希望你從早到晚,都要修養自己的品德,警醒自己說:‘我一定不放棄先人的事業。’而你現在卻說什麼:‘為什麼不讓自己過得安逸些呢?’憑你這樣的思想,去擔任國君封給你的官職,我擔心穆伯家的祖先,將要無人祭祀了。”聽了母親敬姜的這番教誨,公父文伯醒悟了。從此以後,勤勉於政,終於成為魯國很有聲望的公卿。孔子知道這事後,也很欽佩,並且把這個真實的故事記載下來,要他的弟子們牢牢記住。
    
鄭善果聽了母親講述《國語》上的這個故事,也十分感動。他覺得自己的母親,像公父伯文的母親敬姜一樣,是一位深明大義,賢惠高尚的母親。她不只是教誨自己做官的道理,還教誨自己做人的道理。
    
鄭善果歷任州郡太守,卻一直都是吃自己家裡送的飯菜。官府供給的飯菜,崔氏都不讓接受,而分給善果的同僚或部屬。官府供給的其它待遇,他也不接受,而全部用來作維修官府的房屋設施。這樣,善果因克己奉公,被稱為清正廉明的官吏。隋煬帝時,還特地派御史大夫張衡去考察。結果,鄭善果被考為“天下最嘉”,是隋王朝徵召的官吏中最為優秀的,授給他“光祿卿”。而在這背後,則是崔氏的教子有方。崔氏也以教子聞名,被載入史書,傳於後世。
 
(事據《隋書》等典籍)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