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四寒(23):循良伏湛 儒雅倪寬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3月22日】

【原文】

xún liáng fú zhàn ,rú yǎ ní kuān 。

循良伏湛,儒雅倪寬。

ㄒㄩㄣˊㄌㄧㄤˊ ㄈㄨˊ ㄓㄢˋ ,ㄖㄨˊ ㄧㄚˇ ㄋㄧˊㄎㄨㄢ 。

循良伏湛,儒雅倪寬。

【注釋】

(1)循良:指官吏善良守法。

(2)伏湛:字惠公,東漢琅邪東武(今屬山東)人。經學家伏生的第九世孫,光武帝時為大司徒,封陽都侯。

(3)儒雅:指博學的儒士。

(4)倪寬:字仲文,西漢千乘(今屬山東)人。精通經學和曆法,官至御史大夫。漢武帝時與司馬遷等人共定《太初曆》。

【語譯】

伏湛遵循禮法,倪寬博學文雅。

【人物故事】

據《後漢書.伏湛傳》,伏湛生性孝順友愛,年少時就繼承父業,教授數百位學生。漢更始帝即位,伏湛任平原太守。那時戰亂突起,天下驚慌不安,惟獨伏湛沉靜如常,仍舊繼續教授學生。他告訴妻子說:“收成不好,國君就會自責而撤減膳食,如今百姓飢餓,我怎麼能獨自飽食?”於是與民共食糙米,把自己的俸祿全部分出來救濟鄉裡,保全了平原境內的百姓。

光武帝即位後,任伏湛為大司徒。當時叛賊徐異卿等一萬多人占據平原郡的富平縣,連攻不下,叛賊只說:“願歸降司徒伏公。”光武帝知道伏湛為青州、徐州民心所向,派他到平原郡,徐異卿等人即日歸降,護送伏湛到洛陽。伏湛雖在倉促之間,必本於文德(禮樂教化),認為禮樂是政治和教化之首,就算顛沛磨難時仍不可違背。

據《漢書.倪寬傳》,倪寬研讀《尚書》,跟隨孔安國學習。因為貧窮,曾為學生做飯。那時他受僱為人工作,總帶著經書去耕田,休息時就讀書,他是如此精進努力。倪寬為人溫和善良,任廷尉文學卒史時,以儒家學者的身分處在其他官員之間,被說成不熟悉事理,派他到北方管理畜牧。回廷尉府呈報畜牧的簿冊時,剛好廷尉有疑難奏章,已再次被打回,掾史(掌理文書的官吏,掾,yuanㄩㄢˋ)不知該怎麼辦。倪寬為他講解說明,掾史就讓倪寬來寫奏章。奏章完成,掾史們讀了都很佩服,並告訴廷尉張湯。張湯大為吃驚,與他交談,發現他是個奇才,任他為掾史。倪寬所作奏章呈上後,馬上得到認可。另日,張湯參見皇上。皇上問說:“先前的奏章不是才智凡庸的官吏所能寫的,是誰寫的呢?”張湯說是倪寬。皇上說:“我聽說此人之事已經很久了。”張湯擔任御史大夫後,推舉倪寬為侍御史。倪寬參見皇上,談論經學,皇上很高興,又問了《尚書》中的一篇,便提升他為中大夫,又升遷左內史。

倪寬治理人民,致力於得人心;選用仁厚之士,以情義對待百姓,不求名聲,官吏與人民對他非常信任及愛戴。收租稅根據當時情況決定多寡,讓人民借貸,所以租稅大多不入公庫。後來左內史因為租稅欠收,政績最差,應當免職。人民聽說倪寬應當免職,都害怕失去他,有錢大戶拉著牛車,貧苦人家挑著擔子,交納租稅連續不斷,政績變成最好。皇上因此更認為倪寬很奇特。

【說明】

東漢伏湛和西漢倪寬,皆以儒家學者的身分而分別受到光武帝及漢武帝的重用。倪寬為儒學家孔安國的弟子,孔安國曾向經學家伏生學習《尚書》。伏生是第一位講授《尚書》的人,伏湛又是伏生的第九世孫,並且繼承父業教授學生。伏湛推行禮樂教化,倪寬溫良儒雅,都受到百姓的愛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