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鍥而不捨

唐蓮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7月05日】

【釋義】鍥:鏤刻;舍:停止。不停地鏤刻,比喻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例句】鑽研一門學問,需要有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

【近義;反義】持之以恆  始終不渝;鍥而捨之  半途而廢  

這個成語出自《荀子•勸說》。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寫過一篇叫《勸學》的文章,運用許多生動的比喻,來勸導鼓勵人們堅持不懈地認真學習。其中許多議論精闢透徹,富有啟發性。文章一開始就用鏤金石來比喻學習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他寫道:刻一下就停下手來,爛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可以把它們刻穿。所以人們用“鍥而不捨”的精神來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荀子在《勸學》篇中還寫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意思是不一步一步地走,不會到千裡之遠;不是一條一條小河的水匯合起來,不會成為江海。它用來比喻學習是一個由少到多、日積月累的過程;高深的學問和淵博的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他的這些見解,現今還常被人們引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