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拋磚引玉

唐蓮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6月21日】

【釋義】拋:扔、投。拋出磚去,引回玉來。形容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字,引出別人的意見或佳作。

【例句】我今天的發言,很不成熟,只當拋磚引玉吧!

【近義;反義】引玉之磚  一得之見;一目了然  

這個成語的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出自《景德傳燈錄•趙州東院從稔禪師》:“時有一僧人便出,禮拜,師曰:‘此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另一種說法與兩位詩人有關。唐朝有一位詩人叫常建,還有一位詩人叫趙嘏。常建對趙嘏的才華非常佩服,他總想得到趙嘏的詩作,只是沒辦法。  

常建與趙嘏平素並無交往,可謂素昧平生,常建只是仰慕名聲,如果直接去信索詩,未免顯得太唐突冒昧。後來,他還真想出一個索詩的法子。

常建打聽到趙嘏到蘇州遊玩,料他可能去靈岩寺,就先趕到靈岩寺,並在牆上題了兩句詩,然後就躲到一邊去了。趙嘏後來果然來到靈岩寺拜佛、遊玩。當他發現一堵牆壁上面題著兩句詩,端詳片刻,他心想:詩寫得不錯,為什麼只寫了兩句呢?於是,他提起筆來,在常建的詩後,又補上了兩句,成為一首完整的七言絕句。

趙嘏走後,常建趕過來觀看,一字一字的琢磨,認為補寫的這兩句,確實比自己的詩作高明,便抄寫了下來。後人因趙嘏所補詩句比常建的好,便說常建是“拋磚引玉”。然而常、趙二人,並非是同時代的詩人,這只是傳說罷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