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盡善盡美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5月03日】

【釋義】這一成語用來形容事物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

【例句】我們的工作還不是盡善盡美的,因此我們還要努力。

【近義;反義】十全十美  完整無缺;漏洞百出

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八佾》。孔子是我國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者。孔子是魯國人,他35歲那年,魯國發生了內亂,孔子怕遭到不測之災,帶著子路、子由等幾個弟子,來到了齊國。齊國的國君和大夫都知道孔子的大名。他們對他很尊敬,設宴盛情地招待他,並且經常請他欣賞音樂。有一天,齊國的樂人為孔子演奏《韶》的樂曲。孔子聽得非常入迷,認為它的音調十分動聽,表達的意思也很合口味,因此他一連幾天,都沉浸在《韶》的樂律中,甚至吃肉時不知肉味。又過了些日子,齊王又請孔子欣賞《武》的樂曲,孔子聽了,也覺得它的音調很動聽,但又感到它表達的意思不夠理想。他的弟子子路,有一天問孔子:“先生,你認為《韶》和《武》的樂曲哪一部好?”孔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是《韶》這部樂曲好。它的曲調好,意境好,可以說是盡善盡美的了。至於《武》這部樂曲,雖然它的曲調也不錯,但意境卻差一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