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6月11日】
【釋義】洛陽:西晉時的京都。意思是京都裡紙價大漲。形容文章寫得好,廣為傳抄。
【例句】誰要是能寫出一部經典的作品,使得洛陽紙貴,那可是件大好事。
【近義;反義】風靡一時 有口皆碑;無人問津 不屑一顧
這個成語出自唐•房玄齡《晉書•左傳》。左思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出身寒微,性格孤傲,勤奮好學。他經過十年的精心構思,寫出了著名的《三都賦》。
當時,還有一位文學家叫陸機,聽說左思寫《三都賦》,覺得很可笑,他曾對人說:“左思也能寫《三都賦》?等他寫好之後,我可用來蓋酒瓮!”陸機的嘲笑很快傳到左思耳裡,但左思並不氣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準備用事實來回答他。
左思經過刻苦努力,最後終於完成了《三都賦》。其中《蜀都賦》和《吳都賦》,描寫三國時兩都的險要形勢,豐富的物產以及華麗的宮室等;《魏都賦》則描寫了魏都的建設和魏國的國家概況,歌頌了曹操的功業。
《三都賦》的主旨,說明立國根本在於德,不在於劍。皇甫謐為賦寫序,張載為《魏都賦》作注,劉逵為吳、蜀二都作注。此書一面世,豪貴之家,都傳來傳去地閱讀和抄寫,一時之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