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一先(15):范居讓水 吳飲貪泉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4年01月07日】

【原文】

fàn jū ràng shuǐ , wú yǐn tān quán 。

范居讓水 , 吳飲貪泉 。

ㄈㄢˋ ㄐㄩ ㄖㄤˋ ㄕㄨㄟˇ , ㄨˊ ㄧㄣˇ ㄊㄢ ㄑㄩㄢˊ 。

范居讓水 , 吳飲貪泉 。

【注釋】

(1) 范:即范柏年,南朝宋人。祖籍梓潼(今四川梓潼縣),後移居梁州華陽(今陝西勉縣境)。官至梁州刺史。

(2) 吳:吳隱之,字處默,東晉濮陽鄄城(今河南山東交界)人,三國時代魏國侍中吳質的六世孫,少時窮困卻廉潔不妄取非份。一生以儒雅、孝友、清廉名於世。

【語譯】

范柏年居於廉讓間,明帝嘆其善答;吳隱之酌飲貪泉水,不易清廉作風。

【人物故事】

根據《南史》列傳中所記,范柏年早先是在梁州為州將,梁州刺史劉亮派他往京師請問政事,范柏年因而見到宋明帝。談話間明帝提及廣州有個貪泉,就問柏年說:“卿州也有這種水嗎?”柏年答道:“梁州只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明帝又問:“卿住在哪呢?”柏年說:“臣住的地方在廉泉、讓水之間。”明帝讚嘆他回答得好。由於受明帝賞識,柏年開始擔任朝廷及地方要職,終至梁州刺史。

《晉書》中記載,吳隱之二十歲就卓然自立、清高廉潔。儘管生活貧窮,早晚只有豆粥果腹,非他所有,絲毫不取。吳隱之鄰居乃太常官韓康伯,康伯的母親是個賢明婦人,一聽聞隱之守孝的哭聲,就食不下咽,放下碗筷悲泣起來。後來她跟康伯說:“你將來若為選拔官吏之官,當舉用這樣的人。”及至康伯擔任吏部尚書負責銓選官吏,吳隱之就一步步顯貴。

隱之之兄,坦之,被上司連累而獲罪,隱之去見大將軍桓溫,請代兄死。桓溫心生憐惜而釋放坦之,因此賞識並任用隱之,一再升遷至晉陵太守。隱之身為郡守清廉節儉依舊,妻子自負柴薪不假他人。後來隱之受召入朝為官,一路升遷,位居要職。他得到俸祿就分給親族,只留些許自家餬口;冬天沒有棉被,曾經因衣服洗了沒得換,而將妻子織布用的棉絮披在身上;一家人生活辛勤勞苦,身穿粗布破衣,如同貧窮百姓。

廣州包山帶海,出產奇珍異寶,一箱珍寶就足以供好幾代人花用。只是南方瘴氣很重,易得急性傳染病,令人卻步。通常是窮到無法生活的人才肯去廣州補個長史缺,而歷任廣州刺史都是貪官污吏。朝廷想破除嶺南這種惡劣積習,就派隱之去當廣州刺史。離廣州還有二十裡,有個叫石門的地方,有條水叫貪泉,據說一飲貪泉水就心生無窮慾望。隱之到了石門,找到貪泉,舀來喝,作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意思是:古人說啜一口這貪泉水,必生想要千金的慾望。假設讓伯夷、叔齊來喝,高潔的心必定不變。

就任後,隱之對操守的要求更加嚴格,日常所食不外青菜、乾魚,官方供應的帷幕、床帳、器物、衣服全置於室外倉庫。當時有人批評他太矯情,然而吳隱之自奉極儉、清廉作風,無論官居何處始終如一。

【說明】

范柏年自稱居於廉讓之間,表明其家鄉風氣乃重廉潔、知禮讓,居於其中的自己也是如此。晉安帝曾幾次下詔褒獎吳隱之:孝友超常,俸祿均沾九族,身處誘人多欲之地,猶能廉潔自守,始終如一最為可貴。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