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詩醇:諸葛亮《梁甫吟》賞析

鄭重


【正見網2016年11月11日】

諸葛亮:《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
遙望盪陰裡。
裡中有三墳,
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
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
文能絕地紀。 (以上八句為第一層)
一朝被讒言,
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
國相齊晏子。 (以上四句為第二層)

這首詩系諸葛亮作。收於《諸葛亮集》。 “梁甫”,山名,在泰山之下。古代世俗,人們相信泰山下的梁甫山,是人死後魂魄所歸之處。古曲《泰山樑甫吟》分為《泰山吟》和《梁甫吟》二曲,都是葬歌。朱嘉微說:“《梁甫吟》詩‘步出齊城門’,哀時也。無罪而殺士,君子傷之。如聞《黃鳥》哀音。”據此,此詩是為悼念三勇士之作。

本詩一開始,就以質樸無華的語言,指明三勇士墳塋的地理方位,齊城:指齊國的都城臨淄。盪陰裡:在臨淄東南,一名陰陽裡。《水經注》中云:“淄水又東北,逕盪陰裡西。水東有冢,一基三墳。東西八十步,是烈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之墳也。”詩中不僅準確地按照歷史有關記載,指出三墳的地點、方位,而且以“步出”、“遙望”四字,使詩句具有具體的時間感與空間感,讀者仿佛隨著詩人的腳踵,步出齊都的城門,遙遙望見盪陰裡的一片墳冢。盪陰裡的墳塋如土饅頭似的一個接著一個,而詩人聚集目光,只投向其中的三座墳冢,它們墳丘高隆,荒草披離,形狀大略相同。“累累”,即“壘壘”,狀墳丘堆積起伏之貌,用於此處十分形像、醒目,立刻使人想見墓地墳堆相接、起伏逶迤的荒涼情景。

“問是誰家墓”以下四句,前兩句,用回答方式,說明三墳所屬,引出詩人所要傷悼的對像,是齊國的齊景公所養的三位勇士,即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接,詩中只舉了前二人,是因詩句的字數格律所限。

後二句,寫三勇士的力量。“排”:推倒。“南山”:指齊國的牛山,位於齊都之南,故亦名齊南山。“力能排南山”,言三勇士的力量可以推倒南山。“文能絕地紀”,言三勇士的文才,盡知天地間的一切。“絕”作“盡”、“畢”解。“紀”猶“綱”,“天綱”、“地紀”並稱,指天地間事物的大道理。此言三勇士不僅勇力過人,而且兼富文才,真可謂文武雙全。

以上八句為第一層意思,先寫齊都城郊的墳塋,次寫墳中所葬之人,再寫三勇士的才能功績,層次井然,章法嚴密,可謂層層相接,環環相扣,次第連貫,有條不紊。

“一朝被讒言”以下四句,為第二層,揭示三勇士被害的原因。據《晏子春秋•諫下》記載:三勇士得罪了宰相晏嬰,晏嬰勸齊景公除去三人,並獻了一條計策,就是送給三人兩隻桃子,叫他們自己評功,功大的可以吃桃。首先,公孫接自報了打虎功,拿過一隻桃。其次,田開疆自報了殺敵功,又拿過一隻桃。這時,古冶子站起來說:“當年我跟主公過黃河,有一隻大黿,銜去拉車的馬。我在逆流中潛行九裡,捉住大黿,把它宰了。左手提馬尾,右手提黿頭,從水裡跳了出來。岸上的人都道是河神出現。這樣的功勞,該夠資格吃桃吧?兩位把桃子退出來吧!”說著拔出劍來。公孫接、田開疆滿臉羞慚,退出桃子,說:“咱們本領不如人家,還搶著吃桃子,好不丟人。是好漢就沒臉活下去!”說罷,二人都自刎而死。古冶子一看,後悔道:“我羞死了兩位夥伴,如果獨自活下去,還成什麼勇士?”說完也自刎了。這就是“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詩的最後,點明向君主進讒言的謀士,乃“國相齊晏子”,對設計殺害三勇士的晏嬰,進行了無言的批評。晏子是齊國的賢相,但二桃殺三士這件事,手段未免過於陰險毒辣,所以作者在這首詩裡,對他進行了指責。前人李因篤云:“《梁甫吟》責晏子不能言賢……雲‘讒言’,則三子死非其罪;曰‘謀’,曰‘國相’,乃深責之。”此言頗具合理性。清人王士稹認為“泰山喻人君,梁甫喻小人也,諸葛好為《梁甫吟》,恐取此意。”諸葛亮喜愛吟誦此詩,大概是因為同情被害的三勇士、而戒人君之聽信讒言蔽聰也。此詩敢於揭示歷來受到讚頌的晏嬰的陰鷙,而將同情寄予被無辜殺害的三勇士,讓人們認識到即使已有定評的歷史人物,也會有不光彩的一面。

正是:
“諸葛大名垂宇宙”, (杜甫詩句)
雪冤仗義貫牛鬥。
天宇凜凜彰正氣,
三位勇士耀千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