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葛繁堅持行善,「日行一善」由此來

陸文


【正見網2018年05月30日】

葛繁,北宋時人,號「鶴林居士」,丹徒縣(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人,曾任鎮江太守、兵器監主簿等職。他信奉佛法,堅持行善數十年如一日, 「日行一善」這個詞語就是由他而來。這其中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北宋徽宗大觀年間(西元1107—1110年),有一位讀書人在京師開封的市場上買靴子。他在鞋店忽然見到一雙靴子,仔細一看,很像是他父親去世時陪葬的靴子。這位讀書人就非常驚奇,暗想自己亡父的靴子怎麼會在這裡,怎麼回事呢。就問那個商家:「你是從哪裡得到這雙靴子的?」

商家說:「是昨天有個官人拿來讓我修理的。」讀書人就繼續問道:「這個人什麼時候會來取靴子?」商家說應該一會就到。這位讀書人就在那裡等候,果然不久就見到他已去世的父親騎著馬過來了,他下馬留下了修鞋的錢,準備取了靴子就走。

讀書人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亡父,趕緊去禮拜。但是對方卻不理睬他,上馬就走了。讀書人就追,由於亡父走的快,有點追不上了,便高呼:「我與您生前父子一場,您怎麼忍心不對我留下一句教誨?」

此時亡父回頭對他講了一句話:「爾做人當如葛繁」。兒子就問:「葛繁是誰?」 「是鎮江太守,冥司都設他的像焚香禮拜」,說完了這句話,亡父就消失不見了。

這位讀書人謹記亡父的教導,前往鎮江拜見葛繁。一見面,就談到來拜見的緣由:亡父叫我來向你學習。讀書人恭敬的向葛繁請教:「您到底有什麼好的善行,能夠讓陰間幽冥中的人都這麼尊重您?」

葛繁很謙虛,只說道:「也沒什麼特別的,我每天行善事,或四五條,或至一二十條。到現在為止四十年,無一日虛度。」讀書人又問道:「怎麼來做善事呢?」葛繁就指著踏腳凳說:「比如這裡有條踏腳凳,擺不正會妨礙人走路,我就彎腰把它擺正,即是一善;如果有人渴了,給他倒一杯水。這些很小的語言動作,都可以利益到他人。上至卿相,下至乞丐,都可以這樣去做。久而久之,利益他人的力量就很大了。」

讀書人受教而去,從此廣為宣傳,葛繁的善舉漸漸被人總結為「日行一善」,表示多做善事好事,積善成德之意,常用於鼓勵人們的向善之心。常用的俗語搭配有:「日行一善,勝似日進鬥金」,「 日行一善,日省一過(惡)」,「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 日行一善,功滿三千」等。

另外,據記載:葛繁還是一位佛門信徒,他不論住官府還是居私宅,都要營造一間淨室,在內虔誠供拜佛像。一天,他正禮誦佛經時,居然出現了舍利從天而下的神跡。他去世時,面朝西方端坐而逝,無疾善終,子孫富貴不絕。後來有一僧人元神離體遊歷佛國淨土,在佛國裡見到了葛繁。

葛繁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古代一位佛門弟子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的行善,修行上精進不停,不以善小而不為的形像。可敬佩。

資料來源:《德育古鑒》、《續資治通鑑長編》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