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勿悲戚,終生大受益!

鄭重


【正見網2018年07月31日】

忍辱勿悲戚,終生大受益。

元代的許名奎,在他的《勸忍百箴》書中說:「為人結襪者為廷尉,唾面自乾者居相位。」意思是講:為人系襪子的人,後來當了廷尉;唾沫被別人吐到臉上,讓它自己干去的人,後來做了宰相。這裡邊有兩個故事,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西漢時的張釋之,是南陽人。漢文景帝時做廷尉。這時有個叫王生的人,善於講述黃老的理論,皇上召他進宮講授,公卿們都來了。王生在朝廷行走時,襪帶散落,他回頭見到張釋之,對他說:『請替我系襪子。」

張釋之跪下一隻腿,替他系好了襪子。聽說的人,都很敬重王生,但是更認為張釋之忠厚、賢能!
    
唐代的婁師德,字宗仁,鄭州人。武則天時,做江都尉,後升為平章。他弟弟被提拔為代州刺史。婁師德對他說:「我們兄弟都享受殊榮,受寵得很,這是容易招受人們嫉妒的,怎麼能避免呢?」他弟弟回答說:「從今以後,如果有人將唾沫吐到我臉上,我擦掉它罷了。」

婁師德不安地說:「這正是我憂慮的!別人將唾沫吐到臉上,是怨恨你,你擦它,正違反了他的意願,加重了他的怒氣。往你臉上吐唾沫,不擦它自己會幹,應當笑著接受。』』婁師德就是本著這種原則做人處世,當了三十年宰相。
 
能否忍受來自不同方面的奇恥大辱,是檢驗一個人生存能力的關鍵所在。有人寵辱不驚,奮發圖強,終又東山再起;有人自甘沉淪,頹廢消沉,無聲無息。所以,厄運只能摧毀弱者,而造就強者。
 
歷史上忍辱負重,而又成就大業者,除上面所提到的外,還有一些典範。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昔仲尼軛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髕腳,《兵法》修列,(呂)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這些,都證應了一位西方哲人 貝弗裡奇所言:「人往往是在逆境中,才能獲得最出色的工作成果。」
 
所以,一個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時,一是要自強不息,爭取改變逆境。二是要泰然處之,三是要利用這股壓力,砥礪情操,潛心繼續向學,並且勇猛精進!這樣,壞事就可以變成好事。

正是:

「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後漢書》)

 「人能咬得萊根斷,則百事可做。」
                 ----(清)張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汪草》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箴作詩者》
    
「神仙本是凡人做(修煉而成),只為凡人不肯修。」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八
    
「上天若無難走路,世間哪個不成仙?」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板橋集•題竹》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陸游《劍南詩稿•游山西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