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華(四):文明啟航(3)

石方行


【正見網2018年09月19日】

大禹治水的故事千古流傳。傳說他一心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很多人都會為大禹的無私和敬業的精神所感動。

《史記》上說「禹行自冀州始。」「道九山」「道九川」「於是九州攸同」(見《夏本紀》)在這個過程中清除了很多山中猛獸、水怪之類的干擾(詳情請見【民國】蔡東藩《中華全史演義》P21—23頁)

天下分九州,置九鼎,勘測山河,統計植被動物與地貌。在此時「洛書」出世。同時禹得到了更久遠年代的地域勘測歷史《山海經》(上古本)。

關於這部神秘的《山海經》歷來很多人都看不懂,有甚者覺得似乎是一本荒誕的無稽之談。除了【西漢】劉秀向皇帝說明「其事質明有信」(《山海經.敘錄》)之外,一位美國人以親身實踐得出《山海經》中的「東山經」部份是北美山脈的真實記錄。在考察中她甚至發現了一些甲骨文石刻。其考察記錄被記載在(被譯成中文)名字叫:《幾近退色的記錄》(海洋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或請見海外看中國網「《山海經》的內容是真的? 」一文)

在這期間禹繼承舜的封禪傳統,以彰顯天地之德。

鑒於禹有如此大的功勞,舜將王位禪讓於他。

大禹讓人勘測九州的過程中,一次正在畫圖,在畫圖整理過程中包括山神、水神、河神還有別的神都過來告訴一些其他地區的山脈河流的事情。他也一一記錄下來。後來加上大禹時期以及以後幾百年的一些勘測記錄,被後人整理出來,就是我們所見到今本《山海經》。

那個時期的確有巨人,在《國語.魯語》中記載大禹在會稽會諸侯的時候,防風氏遲到了,大禹殺他。他算是巨人類的。一節骨頭能裝一車。後來防風氏的後人稱為長狄族。在《穀梁傳.文公》十一年記載「長狄,身橫九畝」。人間就是相生相剋,有巨人,就會有小人。如《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有小人國,名靖人。」關於巨人和小人,現代考古學也發現了巨人和小人的骨骼。這都是有據可查的。(在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中輸入「巨人」「小人」找相關圖片再找網頁,即可。當然翻牆之後能看全面一點。)

堯舜禹時代,我們現在按照進化論思維,想當然的以為是一個文明初始時代,很落後、很原始。其實嚴格說是本次文明初始時代,那個時期,上一茬文明有很多遺留,再加上當時屬於人神同在的時期,會展現很多神跡的。這些在《尚書》和《山海經》等等書中都有記錄。如 「精衛填海」和「夸父逐日」的傳說就發生在那個時代。神給人留下這些傳說,是讓人們明白地上的生命在探索開發外部環境中所做的艱辛努力,與巨大付出。

當時中華文明的火種能覆蓋整個亞洲以及美洲。

關於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瑪雅文明,以及愛斯基摩人等這些屬於中華上古文明(這是一個概括的叫法,包括在中華大地上所繁育的諸多史前文明)的分支。是繼承著史前文明末期成果的人們遷移到美洲而產生的。因為遷徙的不只是一次,包括後來的殷商末期都有移民遷移過去。所以其發展的表現也有不同。遷移的方式有的是經過北美大陸橋(北美阿拉斯加和亞洲大陸之間),有的是經過海上,沿著日本列島,阿留申群島等過去的,或者經過印尼和澳洲飄洋過海過去的,當時海平面和現在也不一樣,氣候也不同等等;有的其實就是直接神送過去的。比如一陣大風過後,人們睜開眼一看,已經在另一片陌生的大路上了。時間跨越很長的歷史階段(幾萬年)。

如果說疏通河道,為的是讓百姓安居樂業,勘測地貌為的是了解四方;那得到《山海經》、《洛書》是為了什麼呢?因為神知道後來人們因時間的流逝會忘卻海外遊子,為了讓人們能讓將來的人能有個認祖歸宗的憑證,所以神讓後世的人們保留下這本看不懂的《山海經》,以便有朝一日,會安排某人或者某些人一起揭開其中的真相,中華神傳文化的歷史血脈再次連接上,當然同時安排人們去那裡積累「人氣」(或叫「人文物質場」更為準確一點),根本目地就是讓人們明白神有序的安排一切,神的子民,最終要一起追尋神,在創世主的帶領下真正走上成神之路。

關於《洛書》其內涵和表現很是宏大,不能細說,只說其中之一:人間山水與天上在物質場方面的對應規律。以致後來周文王觀洛書而演繹出後天八卦。流傳至今。

當時人們記性很好,有的人過目不忘。等到大禹的後期,人們逐漸的開發出可以在龜獸甲骨上刻字的利器了,就有一些零星的記錄了。所以後人能通過一些方式記錄下上古的一些事情。還有一點需要補充:文字不絕對是衡量一個部族文明程度的標誌。在商朝之後是絕對的,而在商朝之前卻不那麼絕對。不是說商朝之前沒有文字,不是這個概念。文明的發展方式是多元的,不會都按照一種模式。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