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是不痴,不痴才是痴!」(六文)

秦如初 整理


【正見網2018年12月26日】

一、不留姓名的上善尼姑!     

滄州有一個遊歷四方的尼姑,她不允許婦女們到她的寺裡去,卻肯到別人的家裡,就算小家小戶,用粗茶淡飯招待,她也高興去。她不勸說婦女們布施財物,只勸她們存善心,做善事。外祖父張雪峰先生家裡,有一個姓范的僕婦,向尼姑捐獻一匹布料。尼姑雙掌合十,表示感謝後,把布料放在桌上。過了一會兒.拿起來,交給這個僕婦,說:「施主的功德,佛已經知道了。既然承蒙你捐獻,這布料就是我的了。現在已經到了九月,剛才看見你婆婆還穿著單薄的衣裳,我把這些布送給你,請你給婆婆做一件棉衣。你看如何?」僕婦局促不安地說不出一句話,只是滿臉通紅,汗往下流。

(紀曉嵐的)先父姚安公說:「這個尼姑,才是深刻領會了佛家的精髓!」可惜女人們中間關於她的軼事流傳不少,竟然無人能說出她的名字。她真是一位不留姓名的上善尼姑啊!  

二、「痴是不痴,不痴才是痴!」  

(紀曉嵐的)先太夫人的乳母廖老媽子說:四月二十八日,是滄州的廟會。婦女進香的,像雲一樣聚集而來。有一個青年人,人們常說他痴呆儍氣。他在太陽落山時,看見城外一輛牛車向東走。車上載著兩個婦女,都很年輕美貌,不像鄉下姑娘。懷疑是大戶人家的家眷,卻又不應該無丫頭和老媽子陪伴,也不應該坐沒有車篷的車。

那個痴子青年,正在疑心思索時,見到一個姑娘從車上,掉了一塊紅手帕在地上,其中好像包著幾百個銅錢。姑娘和馭手,都沒有注意到。

那個青年人,一貫老實忠厚,擔心將來追索時有麻煩,就不去拾。回來後,告訴母親,母親大怒,斥責他:「你真是個傻子!」

過了半年,鄰村一個青年,被兩個狐狸媚惑,患癆病死了。有知道這件事倩原委的說:「正是因為他拾手帕、車上女子索手帕,兩下裡調情,發生了關係。被兩個狐狸媚惑,患癆病死的。」

那位母親聽了,恍然大悟地說:「我這個傻兒子,痴傻是好事。我這才知道:痴是不痴,不痴才是痴!」

三、與友為善,莫太自私     

李應弦說:甲和乙,是上輩人就友好的鄰居,從小一起玩耍,長大一起上學,性情相投像兄弟。兩家的男男女女時常來往,雖然隔著一道牆,像是一家人。有人給甲的妻子造謠,說她和表弟私通。甲調查沒有證據,可是疑心沒有消除,暗地裡把此事告訴乙,求他幫忙查清真相。乙向來謹慎怕事,推辭辦不了。甲心想沒有偵察就推辭辦不了,明明是知道這回事,所以不肯偵察,就不再追問,也不明說,但從此不再和妻子說話。他妻子沒有辦法表白自己,竟然憂鬱而死。

他妻子死後,鬼魂附在乙的身上,說:「沒有比夫妻更親密的,夫妻之間的事,卻秘密地求你偵察,可見信任你到了什麼程度。如果你儘量洗刷我的冤枉,甲的疑心一定消除;就是表面上答應偵察,然後再告訴他沒有證據,甲的疑心也一定會消除。你卻顧慮如果偵察出實情,不說就辜負了甲,說了你就要受埋怨。於是置身事外,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致使我含冤抱怨而死去,你這是殺人不用刀子呀!我今天在閻王那裡控告了你,你去對質吧。」乙竟發了幾天瘋,死去。甲也說:「人為什麼需要朋友?是為了有急難的時候互相幫助。這件事可以騙我,怎能騙別人?關係疏遠的人或者可以騙,怎能夠騙你?我把心腹之事託付給你,沒有就該說沒有,直言責備我不能因為流言蜚語損害夫妻感情;假如有就該暗中告訴我,使我好想辦法,不因臭名聲連累子孫。你卻把我看成過路的人,用推諉來加深我的疑團。我又何必重視這樣的朋友呢?」於是甲也和乙絕交了。乙死了也不去弔唁。

乙難道真想殺人嗎?只是過於精通世故,趨利避害的心機,過於深切罷了。可是害怕小的怨恨,卻招致大的怨恨;害怕一個人的怨恨,卻招致兩個人的怨恨,結果害死了別人,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他的精明又在哪裡呢?所以說,不是絕頂的聰明人,不會做出絕頂的糊塗事(原文:非極聰明人,不能作極懵懂事!)

四、莫受激將之計

吳地的和尚慧貞說:有位浙江和尚立志勵精圖進,發誓艱苦修行,整日打坐,不曾躺下過。一天夜裡,有個美女在窗子外偷看。他知道是妖,便視而不見。美女做出種種情態,來勾引他,最終還是不能接近禪床。此後美女每夜都來,但仍不能使和尚動心。美女技窮,搖頭說:「師父定力到這個程度,我自然應該斷絕妄想。不過,師父是忉利天中的人,知道接近我,多年的修煉就要毀於一旦,所以害怕我如虎狼。

即便你努力進入非非想天的境界,也不過懷抱女人如抱著冰雪、看到了美貌如見到塵埃一樣,不能離開色相。如果修煉到四禪天,則花在鏡前而鏡不知有花,月亮映在水中而水不知有月亮,這就離開了色相,達到自在神通、神秘奧妙的境界。師父如果敢讓我接近你,而能做到真空不染,那麼我也將一心皈依佛門,不會再來打擾你了。」

和尚自認為自己的道力,足以勝過妖魔,便坦然答應了。妖女便依偎在和尚懷中撫摸挑逗,終於使和尚破了戒身。和尚懊喪得了不得,最後落魄而死。

孔子說:屢經磨礪而不碎,屢經墨染而不黑。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到,大賢以下的人,就做不到了。(原句:「夫磨而不磷,湼而不淄。惟聖人能之,大賢以下弗能也。」)

這個和尚經不住一激,便開門揖盜。世上有些人,自以為有能力,便干別人所不敢幹的事,終而至於一敗塗地,都是這個和尚一類的人。

五、紀曉嵐認為:狐狸講得深刻!

季滄洲說:有個狐狸,住在某家的藏書樓裡幾十年了。狐狸替主人整理書籍捲軸、驅蟲滅鼠,藏書家也不如它。它能和人說話,但一直看不見它的樣子。客人宴會時,有時給它留出一個位置。它出來應酬,言談恬淡閒雅,詞語委婉卻能抓住要害,往往使客人佩服。

有一天,「酒令官」宣布酒令,要求各自說說自己害怕的事物,無道理的罰,不是為自己所獨怕的也罰。於是有的說怕道學家,有的說怕名士,有的說怕富人,有的說怕貪官,有的說怕善於阿諛奉承的,有的說怕過於謙虛的,有的說:怕禮法煩瑣,有的說怕沉默小心欲言不言的。最後問狐狸,它說:「我怕狐狸。」大家喧笑道:「人怕狐狸還差不多,你是同類,怕什麼?請喝一大杯。」

狐狸嘲諷道:「天下只有同類才最可怕。甌,越人和奚、霫人不會爭地盤;渡江航海的人,不和車馬爭路,是因為他們不同類。凡是爭財產的,肯定是同父的兒子;凡是爭寵的,肯定是同夫的妻子;凡是爭權的,肯定是同一官的手下人;凡是爭利的,肯定是同一市場的商人。他們所處地位相近,則相互妨礙;相互妨礙則相互傾軋。況且打野雞的以野雞為誘餌,而不用雞鴨為誘餌;捕鹿的以鹿為誘餌,不用羊豬為誘餌。凡是施用反間計、打內應,也肯定要與對方是同類;不是同類,不能投其所好,也就不能伺機而達到目的了。這麼來看,狐狸怎麼會不怕狐狸呢?」

座中有歷經坎坷的,大多說它分析得在理。只有一個客人倒了一杯酒,放在狐狸面前,說:「你說得的確不錯,不過同類是世上人都害怕的,而並不是只有你怕,還是得罰一杯。」於是大家一笑而散。

我(紀曉嵐)認為罰狐狸的酒,應該減半。因為相互妨礙而相互傾軋,天下人都知道;至於潛伏在身前身後、成為心腹大患,假託如水乳交融般的關係,卻包藏著鉤距般的陰謀,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只有這位狐狸講得深刻。          

六、前因後果,報應無錯;錯在自己,莫怪別個!

老學究周懋官,說一口南方腔,不記得他是什麼地方的人了。他在考場上,長期沒什麼造就,生活困頓,曾來往於周西擎、何華峰家。何華峰,本來也姓周,也許周懋官是這兩位的本家?乾隆初年,我還見過他。他迂拙拘謹,真是個古時的君子。每次應試,他或者因筆划上的小毛病而被剔出,或已初步通過卻又因一兩個字而落選。也是考官吹毛求疵,比如題目有個「日」字,偶然寫得稍窄了些,便以誤寫為「曰」而被剔出。寫「己」字,筆鋒偶然再往上出點頭,便以誤寫為「已」字而被剔出。周懋官心中憂鬱不平。

有一天,他到文昌祠,焚燒了一份狀子,訴說一生沒有干過壞事,卻橫遭壓抑遏制。過了幾天,他夢見一個朱衣吏,把他帶到一座殿中。神坐在几案前,對他說道:「你求取功名不順利,卻來埋怨神靈,你心懷怨望,不知道因果報應。你前生本是部院的一名官吏,因你狡詐,善於舞文弄墨,所以這一生,罰你當個書呆子,一點兒也不懂人情世故。因為你上輩子好挑剔別人的文章,明知沒錯,也要雞蛋裡挑骨頭,通過這種方法來撈錢。所以罰你這一輩子老是因為字的筆劃而落選。」神指著籍冊給他看,說:「因為『日』字把你剔出榜外的考官,前一輩子是福建駐防官音德布的妻子。她是位老節婦。因為表彰她為節婦的呈文裡,把『音』寫作『殷』,這是譯語而且諧聲,本來沒有確定的字,你卻反覆駁退。你多次地反反覆覆,使這位窮困的寡婦,所得建牌坊的錢,還不夠路費。因『已』字把你剔出榜外的考官,前一輩子任縣令時犯了律令,本來罰他三年零一個月的俸祿,你勒索不成,便將文中的『三』字改為『五』,『一,字改為『十』。然後又以五年零十個月計,則應是『另案處理』了。等到弄明白了,他則因原文錯誤,已被閒置了一年多。你種下了孽因,這輩子你們又相遇,自然得到報應,你有什麼冤可告的呢?你的其他種種不順,都有前生的孽因在,不能一一細講,也不能事先泄露給你。你應當委曲順從,不要再大呼小叫地告狀。你要不信,那麼和尚、道士也即將為難你。到時候就完全明白了。」說完,把周懋官趕了出來。他忽然醒了過來。

但還有點也不明白,和尚、道士要為難他是什麼意思。當時他正寓居在佛寺中,因此便搬到別處躲避一下。雍正十三年(1735年),他參加鄉試,已內定錄取他為第十三名舉人。在第二場考試中,他的試卷裡有關於「僧道拜父母」的論述。其中有「長揖君親」的句子,用的是傅奕奏章裡「不忠不孝,削了頭髮而只給君親作揖不拜」的句意。考官認為多餘,竟把他刷掉了。他這才知道神的話沒錯。這是他在步丈陳謨家當館師時,對陳謨講述的。後來他不知何處去了,大概是坎坷落拓而死了。

(均據《閱微草堂筆記》)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