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義商張保皋(49):大逆不道弒君王 豺狼猛虎扮羔羊

劉如


【正見網2019年03月20日】

實際上往下事情的發展更加形像的突出他人生最後階段的這個特點——為國家百姓在亂世中主持公道、維護正義的大使形像的特點。他一生都在踐行自己不變的人生信念(堅守道義、救助百姓)。

接下來,張大使將面對突如其來的頻繁而激烈的王位交替的混亂政局。儘管前侍中大人金瑜政通過了和白會議,玉璽也交給了他,眼看他父親的登基儀式馬上就要進行,然而,一件意外的流血事件發生了。張大使剛離開皇都不遠,突然發現王宮附近出現不明軍隊的移動,覺得十分可疑,急忙回頭趕往王宮,可惜來遲了一步,新王還沒等登上王位,已經被半路截殺。他救下受傷的金瑜政大人後,發覺是失去蹤跡的夫人救活了金明,校衛領著護衛殺死了王上,皇都也已經被金明占領,新羅的天下已經成為夫人及金明的天下。金明為了報仇,命令軍隊封鎖道路,要將金瑜政大人及其追隨者統統殺死。

如果當初金瑜政不默許閻長與金陽的刺殺,甚至將許多金明的追隨者統統殺死,那麼王上理應正常的將玉璽交給他,和白會議也會正常通過,不至招來如此大禍,他挑起的血腥事件最終導致了可怕的後果,父親慘遭殺害。

張大使率領清海士兵突破金明與夫人的封鎖,將金瑜政大人、大人年幼的兒子、婷花一同救回了清海。金明聽說後發誓要率兵攻打清海除掉金瑜政。張大使為保護大人,準備抵抗皇都金明的攻打,清海進入戰備狀態。大人受了重傷,昏迷幾日後終於甦醒過來,等到傷勢漸漸癒合,他的兒子告訴他,張大使為了保護他們,要跟皇都打仗。大人無顏以對,慚愧的請求張大使送他們到唐朝去度過餘生,不願張大使與清海的百姓因為他慘遭金明的禍害。但大使堅決不從。

實際上一場護衛金瑜政大人、護衛清海與新羅百姓、扶正新羅王室的綱紀、最後將金瑜政大人推舉成王的正義之戰即將拉開。這場戰爭的整個演變過程,實際上是為了展現張大使博大的胸懷與為救助百姓勇於抵制邪惡勢力、誓死達成使命的正義之舉。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放下一切個人恩怨,以最大的寬容之心收留了金陽與閻長,給予了閻長一次十分寶貴的可以從新做人的機會,並讓閻長一生當中擁有了唯一的一次將他過人的才智得到最完美善用的機會。張大使將在這次戰爭中與暫時成為自己手下的閻長配合的天衣無縫,打出一場一萬對十萬、力量極為懸殊以少勝多的精彩戰役,可謂用兵如神。

實際上戰爭最終爆發前的整個過程,才真正是整場戰爭的重心所在。張大使在這個極其混亂複雜的過程中的每一個思考與選擇都在告訴人們,活著不是為了保全自己,更不是為了追逐名利,他會用手中握有的權勢與財富盡最大努力幫助苦難中的百姓、讓所有徘徊在懸崖邊上的人,有重新回頭、找到希望的機會。這才是他建立海上國際貿易網以及所有選擇與決斷的出發點與根本所在。這才是他本質上的偉大理想。因此該劇真正要表現的不是戰爭的本身,而是過程中張大使思考、決斷、與具體處理的非常形像生動的展現,展現他真正的歷史價值——他給後人尤其是給身處道德敗壞的亂世中的有志之士留下了立身處世、建功立業的正確道路。

該劇最為可貴的地方,便是將精彩生動、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精湛的影視藝術,用在了栓析和復原這個人物的真正歷史價值上。沒有儒家正統的歷史觀,編導不可能拍出如此具有深刻內涵的劇作,應該說,這樣的製作人,是懂得自身責任、具有職業道德、值得人們學習的。

我們再回到劇中,看看這場戰爭是如何成形的,張大使是如何思考與決斷的。

金明與夫人占領皇都、封鎖要道後,金陽與閻長處於危險當中,但是,金陽雖然被金明緊緊追殺,卻不甘自己眼看就要到手的權勢就這樣白白失去,不肯離開,閻長見狀,決定自己秘密潛入皇都,把支撐金明的夫人除掉。但是這次他失敗了,被夫人活抓,夫人一直看好閻長的武藝才智,殺他不捨,於是瞞著金明送閻長一個人情,將他無條件放走了,讓閻長記得她的恩惠,期待將來閻長能為她所用。

閻長向金陽復命,只說自己失敗了,隻字不提夫人不殺一節。金陽只好面對現實對閻長說,如今整個新羅,唯有清海能避開金明的刀子,他們恐怕不得不屈身向張保皋投降,保全性命之後再設法藉助張保皋的力量重新擁立金瑜政大人重返皇都、奪取政權,圖謀將來。他問閻長,能否忍受屈辱成為仇人的手下。閻長不加思索的回答,只要將來能實現報仇的願望,他什麼都可以做,再低聲下氣的事他都會去做,即使讓他跪在張保皋的面前,他都不在意。

閻長投到清海成為張保皋的手下是藏著一顆強烈的復仇之心而來的。無論他投到金陽手下擁立誰為王,他並不關心王是誰,其目的是為了尋找機會除掉張保皋為義父李大人、為自己受到的所謂奴隸苦痛而報仇。這就是他最後的「人生目標」。不僅沒能醒悟殘害無辜百姓的罪惡,反而積怨在身,被金陽利用,再次成為惡人手中的一把劍。這就是閻長來到清海會成為張大使手下的原因。

但是收留閻長和金陽的過程卻比張大使的任何一次選擇都要艱難。

當金陽與閻長出現在清海時,眾人大吃一驚,尤其是閻長的出現,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反感與排斥,除了彩玲小姐,幾乎沒有人願意接納他們的到來。情同手足、一生生死相隨的好友鄭年,性情剛烈,堅決反對讓他們進入清海,他說閻長不是一般人,一生殺死無數善良百姓,害死薛大人及數百名的護衛,怎麼能讓他進入清海。趙大人也同意年的說法,認為守護金瑜政大人可以理解,但沒有理由守護這些人,難道建設清海是為了照顧這些人嗎?

采玲小姐則認為,閻長的罪行雖然無法原諒,但他是來投降的,應該收留他(意思是不能站在個人恩怨上看問題,其實彩玲的父親薛大人就死在與閻長互換人質上,她能如此寬容理性,實在很不容易)。婷花的哥哥聽了彩玲的話認為閻長的主子金陽不會真的是為了投降而來,這個人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策劃陰謀,收留他只會製造混亂。隊長聽後提議先去了解他們投降的本意是什麼?趙大人表情不悅,輕蔑的笑道:還能有什麼目的,不過是金瑜政大人當初收留他們在身邊引發的事端,應該讓大人自己發話,怎麼能一言不發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而婷花,非常清楚金陽與閻長當初刺殺金明誤導大人走捷徑引發的流血事件,目的是為了要獲得擁立新王的頭功得到權勢,滿足個人的野心。今天聽說他們來到清海,馬上猜測到是圖謀機會要說服金瑜政大人重返皇都奪取王位,其居心不言自明,非常擔心給大使帶來紛亂,讓大人勸他們離開清海。

鄭年是因為對閻長充滿恨意,婷花哥哥與婷花則擔心他們投降的陰謀企圖會給大使帶來禍患,而趙大人完全考慮的是自身利益的安危,連保護大人都有意見,覺得是連累了清海。只有彩玲深受父親的影響,遇事總能從大局衡量事情,公私分明,懂得不受個人怨恨左右的道理,沒有反對。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