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任力不如任人!(數文)

華翰


【正見網2019年04月12日】

一、獨裁者必定敗亡!

《呂氏春秋•察賢》記載:
    
舉例子講:這裡有一個良醫,醫治十個人,而治好了九個人,於是,找他治病的人,便會成千上萬。所以,英明的君主,要想成就大業、建功強國,一定要像尋找良醫一樣,廣聚賢才。可是,國君卻不知道趕快尋求像良醫一樣的賢才,這難道不是過錯嗎? 現在下棋的人,用不著勇力、時機、占卜、祭告,棋技好的人,一定會贏。建立功業,也是這樣,關鍵在於得到賢人。

魏文侯以卜子夏為老師,以田子方為朋友,禮遇段干木,所以國家得到治理,自身也安逸自得。天下的賢明君主,哪裡一定要孤家寡人自個兒去勞神費力呢?掌握了治國的關鍵就行了。雪霜雨露很及時,萬物就生長,人民就安康,疾病、妖異、災禍,就除去了。所以說:堯在位時,穿著寬鬆的衣服,很是悠閒,是因為他任用賢才,自己反而不用做什麼事,便駕輕就熟,悠遊自得!
   
宓子賤治理單父這個地方,彈彈琴,不用親自下堂處理政務,就把單父這個地方,治理得很好。巫馬期,在星星沒有落下,就出去;在星星升起時,才歸來。日夜不得休息,親自處理政務,單父也治理得很好。

巫馬期問宓子賤:「這是什麼緣故?」宓子賤說:「我的做法叫做使用人才;您的做法叫做使用力氣。使用力氣的人,所以勞苦,使用人才的人,所以安逸。」宓子賤是品行高尚的君子,使四肢安逸,使耳目保全,使心氣平和,而百官治理得好,人民的行為合乎道義,這就是使用正確的方法罷了。巫馬期則不是這樣,損害天性,耗費精力,使手足勞苦,使教令煩瑣,即使治理了,也沒有達到最好的程度。

這就叫做「任力不如任人:依靠自已單幹,不如任用賢士!」

二、德才兼備方為賢

《荀子•哀公》記載:

魯哀公問孔子說:「請問,怎樣選用人才?」孔子回答說:「不要選用急於進取的人,不要選用以勢壓人的人,不要選用尖嘴利舌的人。急於進取的人,貪得無厭;以勢壓人的人,經常作亂;尖嘴利舌的人,狡詐狂妄。所以,弓順平了,才能再要求它的強勁;馬馴服了,才能要求它跑得良好;士首先必須忠誠,才能要求他有智慧、有能力。士不忠誠,而又多智慧、多才能,那就如豺狼一樣,絕對不能接近。古語說:『齊桓公選用管仲,晉文公選用勃鞮與裡鳧須。』所以,明智的君主注重政策策略,而不注重私交感情;昏暗的君主注重私交感情,而不注重政策策略。政策策略勝過感情,國家就強大;私交感情勝過政策策略,國家就危亡。」
    
三、齊王一日得七賢

《戰國策•齊策三》記載:

淳于髡(讀昆):齊國學者,以博學著稱,亦以諷諫著稱。

淳于髡一天之內,向齊宣王引薦了七位賢士。齊宣王說:「你過來!我聽說,方圓千裡的地方,出一位賢士,就算肩挨肩了;百朝出一位聖人,就算腳跟接腳跟了。現在你一個早上,就向我推薦七位賢士,這樣,賢士也太多了吧?」

淳于髡回答說:「不能這樣說,同翅的鳥飛在一起,同足的獸走在一起。如今,到低濕的沼澤裡去,尋找柴胡與桔梗兩味藥,一輩子也找不到一株。到皋黍山、梁父山的山背裡去找,則多的能壓破車。萬物各有其類,我淳于髡就屬於賢士之列啊!大王您到我這裡尋找賢人,就像去河邊舀水,去燧裡取火一般容易。我淳于髡還將繼續舉薦,哪裡就僅僅這七位呢!」齊宣王鼓掌贊成!
    
四、能者不被埋沒,不能者不敢居其位

《戰國策•秦策三》記載:
 
范子,即范睢,魏人,後入秦拜相,主張遠交近攻,殲滅敵國主力,被封應侯。

起初,魏人范睢,隨著王稽,來到秦國,向秦昭王上書說:「我聽說,聖明的君主當政,有功勞者一定要賞賜,有才能者一定要任用;貢獻大的人,俸祿就優厚;功績大的人,爵位就尊貴;能治理天下的人,他的官職就大。因此,沒有能力的人,不敢居其位;有能力的人,也不會被埋沒。假如您認為我的話可行,那麼,就實行它,而使它發揮效用;如果不能實行,那麼就權當我沒有說過。古語說得好:『平庸的君主賞賜他所寵愛的人;懲罰他所憎恨的人。聖明的君主,就不是這樣,他的賞賜只限於有功的人,懲罰只限於有罪的人。』如今,我的胸脯擋不住殺人的墊板,腰腹擋不住斬斫的斧鉞,怎敢在大王面前,用疑事來做實驗呢?我固然因出身低賤可以遭受輕辱待慢,可難道您不重視薦舉我的人的忠誠嗎?
    
「我聽說周朝有砥厄、宋國有結祿、魏國有懸黎、楚國有和璞,這四種寶玉,是工匠所不能識別的,但卻是天下有名的寶物。由此可以推知,聖明君王所拋棄的人,難道就不足以對國家有所貢獻嗎?
    
「我聽說善於富家的人,從國內獲取財富;善於富國的人,從天下各諸侯國獲取財富。天下若有聖明的君主,那麼諸侯就不能獨自富有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妨礙天下繁榮。高明的醫生知道病人的生死,聖明的君主知道天下事情的成敗,有利的就推行,有害的就禁止,可疑的就稍微嘗試一下,即使是先世的堯、舜、禹、湯復生,這個道理也不能改變。有些一步到位的話,我不敢寫在這裡,那些淺顯的話,又不值得在這裡寫出來。不知是我太愚鈍,不符合大王您的心意呢?還是因為引薦我的人,位卑職微,他的話不值得您聽呢?如果不是這些,那麼我有些想法,希望大王擠出一點散步、遊玩的時間,讓我拜會拜會您。」
    
書信送到秦王手裡,秦王看後很高興,並感謝了王稽,遂派人用車去接范睢。
    
五、舉賢士任官,獲大治

《戰國策•齊策四》記載:

王鬥先生,在宮門口,要求見齊宣王,齊宣王命令守衛者,將他領進來。王鬥說:「我求見大王,羨慕的是大王的權勢;大王見我,羨慕的是我是賢士。大王看怎麼辦好?」使者把這些話,轉告給齊宣王,齊宣王說:「請王先生稍等,我馬上就去迎接他!」
    
於是,齊宣王快步到宮門外,迎接王鬥,與他一同入內,說:「我供奉先君的宗廟,保守江山社稷,聽說先生能直言進諫,而不隱諱。」

王鬥回答說:「大王您聽說的,未免言過其實。我生逢亂世,侍奉亂君,焉敢直言勸諫?」

齊宣王忿然變色,很不高興。但是,他容忍了王鬥的直言。

沉默片刻後,王鬥說:「從前,您的祖上桓公,有五項愛好,能夠九次集合諸侯,匡正天下,接受天子所賜的土地和人民,被立為霸主。如今,大王您也有四項愛好。」

齊宣王聽了很高興,說:「我資質愚鈍,保守齊國,唯恐失掉它,哪裡還有四項愛好?」王鬥說:「不,您有愛好。桓公好馬,您也好馬;桓公好狗,您也好狗;桓公好酒,您也好酒;桓公好色,您也好色。但,先君愛人才,您卻不愛人才!」

齊宣王辯解說:「當今之世,沒有人才,我怎麼喜好他們呢?」

王鬥說:「世上沒有騏麟、琭弭這樣的良馬,您已經有了;世上沒有東覢、盧氏養的那種好狗,您已經有了;世上沒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您的後宮裡已經有了。您根本不喜歡人才,哪裡是沒有人才?」

齊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非常願意得到人才,來治理國家。」

王鬥譏諷說:「大王對國事、百姓的擔心,不如您對細紗的關心。」

齊宣王問:「這話怎麼講?」

王鬥說:「大主您要做帽子,不找左右寵幸的人,而找衣匠(裁縫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衣匠能做好。如今您治理齊國,非左右寵幸不用,所以,我說您不如愛一尺細紗。」
    
齊宣王被點中要害,抱歉地說:「我有責任治理好國家!」

於是,王鬥舉賢士五人,齊宣王任以官職,使齊國達到了大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