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造福後代的秘訣

如一


【正見網2019年12月22日】

今天的時代,作父母的對兒女的看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把財富、權勢的追求當作人生的唯一目標。唯恐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弱勢群體,無財無勢遭人欺負,都信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錢的沒錢的都捨得向孩子身上投資,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迫參加各種名目的輔導班;有權有勢的早就規劃好孩子的未來,甚至孫子輩的都安排好了。但是能不能如了自己的心願,誰也看不到未來,不僅心中沒底氣,而且都是個未知數。

薄熙來是中共元老薄一波的秘書所生,文革時,為了與父親劃清界限,曾踢斷了父親的肋骨,被薄一波看重,原因是薄熙來夠狠,沒有人性,符合中共邪惡的本性,一旦上位,可以保住中共江山的紅色本性,因此把家族資源向薄熙來身上傾斜,想把薄熙來推上高位。但是事與願違,薄熙來的殘酷無情並不被看好,仕途並不通暢。中共與江澤民相互勾結迫害法輪功後,薄熙來看到有機可乘,在1999年8月10日至15日,江澤民借開會之機來到了遼寧之際,接受了江澤民的暗示:「你對待法輪功應表現強硬,才能有上升的資本。」

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馬上給他出主意,大連只有在迫害法輪功方面「脫穎而出」,薄才能「鶴立雞群」獲得晉升。薄、谷夫婦秘密執行了江澤民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牟取暴利的密令,殘害法輪功學員在大連及遼寧省定為「廢物利用」。 谷開來與薄熙來勾結周永康等政法委高官,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的第三百四十八條關於執行死刑後屍體處理的漏洞進行犯罪性解釋,直接造成法輪功學員由於酷刑迫害致死後,家屬拿不到遺體。而公安局、法院由此拿到的遺體,高價賣給屍體加工廠,做成塑化標本,在全世界展覽,每年獲得巨額盈利。 法新社及香港《蘋果日報》曾分別作出報導,點名指薄熙來、谷開來直接插手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以及販賣器官、屍體牟取暴利。

薄熙來的官運是節節升高,由市長到省長、商貿部長,再到重慶市市委書記,最後的結局呢,被中共的法律判為無期徒刑。中共眼裡的賣力迫害法輪功學員的「功臣」為何沒有被進官封爵,反而被打成階下囚呢?這不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嗎?

人做了壞事才會招致惡報。歷史上迫害佛法與修煉人都是不可饒恕的重罪,報應都會慘烈。善惡不分,只為了個人私慾與貪念的薄熙來,盲目追隨中共迫害法輪功才是他遭受惡報的真正原因。薄熙來與妻子谷開來在一個秘密的房間簽署離婚協議時,薄熙來嘆了一口氣說:「薄家毀在了我手上。」

薄熙來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傳家寶,把中共的假、惡、鬥當作傳家寶,不僅不能造福後代,只能毀了後代。

那麼,真正能造福後代的秘訣是什麼呢?我們一同來看兩則傳統文化故事。

行善傳家的陶澍家族

陶澍,字子霖,是清朝湖南安化縣人。其家門風醇厚,世代以行善為樂。

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很喜歡行善積德,當時鄉裡抓到竊匪都會扔到江中淹死。有一天伯含公路過江邊,有一個將被淹死的竊匪向他呼救:「您救救我吧,我發誓從此以後再不做賊了。」伯含公心懷憐憫,便請求眾人將此人放了,又怕這人重操舊業繼續作惡,於是送給了他一艘小船,讓他在渡口擺渡謀生。類似這種情況,伯含公一生前前後後送出了八艘小船,這些人後來全都改邪歸正。

為了避免行人被碎瓷瓦礫所傷,伯含公每次外出都隨身帶著個小筐,把路上的碎瓷瓦礫都拾到小筐中帶回家,等到去世時,他的一個空房間中積存的碎瓷瓦礫已經堆積到像房子一樣高了。

陶澍的曾祖文衡公非常寬厚。有一天下大雪,晚上文衡公家中的米被人盜走,文衡公根據雪地上的足跡一路找去,發現原來盜米之人是自己認識的一個熟人。文衡公沒有聲張,默默的回到了家中,從來沒有再對人提起這件事。直到三十年後,文衡公的妻子偶然對子孫講起這件事,此事才被大家知道,但還是故意隱去了盜米人的真實姓名沒有公開,其寬厚仁恕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康熙戊子年九月,文衡公的鄰居家失火,所有家當燒毀殆盡,可與其毗鄰的文衡公家卻安然無恙。

更不可思議的是,文衡公家的糧倉與鄰居家緊挨著,居然也絲毫沒事。據前來幫忙救火的人講,他們發現在大火燃燒時,有一紅衣人長袖持扇站在牆上,向大火一扇,那大火到文衡公家的牆邊便停止不前了,牆都被燒紅了。大家說這都是陶家平日行善積德,所以才有神仙護佑。鄰居家被燒的一無所有,文衡公的妻子便將自家糧倉中的糧食全部給了鄰居。

陶澍的祖父寅亮公生性淡泊,家中並不富裕。有一天寅亮公在江邊拾到了一些錢。他在那裡一直等了一天,才見一人倉皇而來,面色如土,低著頭在砂礫中搜尋什麼。寅亮公問他找什麼,那人說:「我在外為人做工好幾年沒回家了,家中還有老母親,今天帶著積攢了多年的錢,準備回家奉養母親,沒想到卻全都丟了。」

寅亮公問他丟了多少錢,那人說的都對,寅亮公便將拾到的錢如數還給了那人。那人為表感謝,非要將錢分給寅亮公一半,寅亮公笑道:「我如果貪圖你分給我那些錢,我不如不在這裡等你了。」說完笑著讓那人趕快回家去,那人叩頭拜謝而去。

陶澍的父親鄉賢公疏財仗義的事也很多。

到了陶澍這一輩,寒微門第出身的陶澍接連通顯,他於嘉慶五年秋試中舉,兩年後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兩江總督,贈太子太保銜。

陶澍一生為官清廉,他同樣繼承了陶家樂善好施的家風。他在職期間曾多次將自己的俸銀,全部救濟了災民。道光皇帝聽說後感動的說:「為臣下的能個個像陶澍那樣清廉,何愁天下不太平!」並賜給陶澍三千兩銀子以示獎勵。可陶澍依舊粗茶淡飯,對那些錢分文未用,全部用來接濟了貧苦鄉民,並在安化縣興辦了四十八所義學。

行善傳家成為厚德望族的樊重家族

樊重,字君雲,西漢南陽湖陽人。他性情溫和厚道,為人樂善好施,喜歡幫助別人,做事講究法度。家中三代沒有分家,財物共有,子孫都相互禮敬,家裡常常像官府一樣講究禮儀。

樊重的家中世代擅長耕種莊稼,並且喜歡做生意。樊重經營家裡的產業,非常得法,一點損失浪費都沒有;他使用僕人、傭工,能夠人盡其用。所以家裡能夠上下同心協力,財產和利潤每年都成倍增長,以至於後來擁有田地三百餘頃。樊重家還養魚、養牲畜,鄉裡有窮困緊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滿足他們。

樊重的錢財積累至成千上萬,他經常周濟本家同族,施惠於鄉裡。樊重的外孫何氏,兄弟之間為一些財產而爭鬥,樊重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便送給他們兩頃田地,以化解他們兄弟之間的憤恨和訴訟。縣中的人都稱讚樊重的德行,將他推為「三老」。

樊重八十多歲去世,他平素所借給別人的錢財多達數百萬,他臨終前囑咐子女們,將那些有關借貸的文書契約全部燒掉。向他借貸的那些人聽說後都感到很慚愧,爭先恐後地前去償還。樊重的孩子們都謹遵父親的遺囑,一概不接受。

樊重的兒子樊宏也同樣宅心仁厚,為人謙虛謹慎。王莽末年的戰亂中,曾有軍士要殺樊宏的家人,但聽說樊重父子兩人,向來以禮義恩德行於鄉裡,因此沒有敢亂來,樊宏家人得以倖免。樊宏後來辭官返鄉,與同族親屬們聚居而住,有老弱千餘家前來歸附他。當時赤眉賊殘殺無數,本欲攻打樊宏居住的地方,但聽說樊宏素來仁厚,喜歡行善,因此也沒有忍心前去攻打。

樊重後來被追封為壽張敬侯。樊宏拜光祿大夫,封壽張侯,去世後,皇帝為表彰他的德行,賜錢千萬,布萬匹,諡為恭侯,贈以印綬,車駕親送葬。樊重的另一個兒子樊丹被封射陽侯。孫子一個被封平望侯,一個被封玄鄉侯。樊重一家人樂善好施,重德積德,成為當時的一大名門望族。

古人講的「樂善好施」是對的,它是符合宇宙「真善忍」特性的一種美德,是神佛所承認的,是積德的善舉,所以神佛會賜予福報,德積的多,積的大,後世兒孫都能得到代代相傳的福報。歷史上有很多名門望族,就是因為祖上積的陰德多而帶來的福報。

過去老人們講的「積德,積德,祖上積德」、「這輩子苦點窮點不要緊,多做好事積德,下輩子得好」等,都很有哲理,可惜的是現在的人聽不進去,覺的老話沒有科學性。你不跑不送,誰會提拔你?

哪有好處落你身上?你不學壞,不貪污不受賄不包二奶,不與中共官員同流合污,能在中共官場存得下身嗎?能有大把的財富撈嗎?

這是中共破壞了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造成的道德亂象。本質上還是人的德在起作用,善惡有報的天理仍然存在。你祖上沒德,你今生一點福分都沒有,再跑再送,也不會有人提拔你。你能有福分,是因為你有德,或是祖上積有德,只不過被中共邪靈利用了,加上黨文化謊言製造出的虛假現實,所以你認為是你奮鬥出來的,官商勾結得來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損德,還造業。很多人的家破人亡可不是偶然的,很多中共官員被審查、逮捕、判刑、自殺、遭遇各種天災人禍等也不是偶然的,是他們追隨中共迫害法輪功的報應。

只要你積極迫害法輪功,中共給你官帽子,默許你貪污受賄,默許你養情人、包二奶等,你不知道誰在背後笑?就是中共邪靈。它是魔鬼,中共只不過是它在人間的組織形式,執行的是中共毀滅人類的陰謀。迫害佛法,迫害修煉人,是害人害己的惡行,後代都會跟著遭殃的。

真正能造福後代的秘訣,只能是按照宇宙特性真、善、忍做個真正的好人,把真、善、忍作為傳家寶。樂善好施,幫助別人,濟危扶困,不斷冤案,做事講究法度等,只要是符合真、善、忍宇宙特性的,都是積德善舉,不僅能給自己帶來福報,後世兒孫都會有大福報、

法輪功學員在承受著無妄之災的同時,講真相救人就是大善舉。人能明白真相,作出選擇,就是順應宇宙特性真、善、忍的積德行為,就能得到福報。如果人的善心與正念出來了,認清了中共的罪惡本質與識破中共毀滅人類的陰謀,拒絕迫害法輪功學員,善待法輪功學員的同時,願意參與到傳播真相救人的行列中來,就是積大德的善舉,能給自己以及後世兒孫帶來巨大的福報。

中共毀滅人類的惡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也不會再在歷史上出現,看上去危機重重,但是法輪功真相的廣為傳播給了眾生一次開天闢地都沒有的積大德、開創生命美好未來的萬古機緣。

人想不想有未來,想不想讓子孫後代永遠得好,想不想造福子孫後代,就看這一世人自己的選擇了,就看人如何對待法輪功學員,如何對待法輪功真相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