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12月07日】
行善而不求回報,是一種道德高尚的表現。一個心地善良的人,面對人生旅程中的艱苦與喜樂,都會以平常心對待。德高望重之人大都是凡事肯付出而不期望回報的人,接受其恩惠的人自然也會以與他們同樣的待人方式與其互動,因此行善而不求回報的人經常能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饋,這是因果循環的自然規律。
據說在十九世紀末的美國,有兩個貧窮的孩子考進了大學,為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他們開始半工半讀。他倆當時想出了一個賺錢的方法:找一位著名的鋼琴家,提出代辦個人音樂會的計劃,獲取佣金以賺得更多的生活費。
他們找到了當時著名的鋼琴大師伊格納・帕德魯斯基先生。帕德魯斯基先生的經紀人與兩位年輕人洽談的結果是大師一場表演的酬勞為兩千美金,這個數目對大師來講確實是一個相當合理的演出價碼,但是對於兩個年輕人來說卻是一個大數目。如果他們舉辦一場音樂會的收入不到兩千美金,肯定就要虧本了。
最後這兩個年輕人簽了合約,並且拚命工作直到音樂會圓滿結束,然而清算帳目之後發現只賺了一千六百美元。他們把一千六百美元全部交給了帕德魯斯基先生,還附上了一張四百美元的支票,承諾儘快就會把四百美元還清。帕德魯斯基先生看著這兩個貧窮的孩子動了惻隱之心,他把那張四百美元的支票撕碎了,然後把一千六百美元遞給兩個年輕人說:「從這筆錢裡扣除你們的學費和生活費吧!再從剩下的錢裡拿出百分之十作為你們的酬勞,其餘的才歸我。」那兩個年輕人當時流出了感動的眼淚。
經過多年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帕德魯斯基先生回歸其祖國並當上了波蘭的總理。但是由於戰爭的衝擊造成了國內經濟的暫時困難,成千上萬的饑民不斷的向他呼救。四處奔波也無法解決這巨大的危機,無奈他只好向當時的美國食品與救濟署的署長赫伯特・胡佛求援,胡佛署長接到消息之後,毫不猶豫的答應馬上援助大量的食品。
不久,上萬噸食品運送到波蘭,讓波蘭饑民度過了一場劫難。帕德魯斯基總理為了感謝赫伯特・胡佛署長,於是與他相約在巴黎見面,以便親自表達謝意。
不料兩人見面時,赫伯特・胡佛卻說:「不用感謝我,我還要謝謝您呢!帕德魯斯基總理,有件事您也許早就忘記了,不過我卻永遠也不會忘記啊!您在美國時曾經幫助過兩位窮大學生,我就是其中之一啊。」
施恩不求回報固然是道德高尚之人的善舉,但是有失必有得也是宇宙的真理。人世間的真誠與善心,都會在人們的付出中良性互動,決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去。
(English Translation: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