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字文(三十九)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6月27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九州島﹙1﹚禹﹙2﹚跡﹙3﹚,百郡﹙4﹚秦﹙5﹚並﹙6﹚。
岳﹙7﹚宗﹙8﹚泰岱﹙9﹚,禪﹙10﹚主﹙11﹚雲亭﹙12﹚。

【讀音練習】

九(jiǔ) 州(zhōu) 禹(yǔ) 跡(jī),
百(bó) 郡(jùn) 秦(qín) 並(bìng) 。
岳(yuè) 宗(zōng) 泰(tài) 岱(dài) ,
禪(shán) 主(zhǔ) 雲(yún) 亭(tíng) 。

九﹙ㄐㄧㄡˇ﹚州﹙ㄓㄡ﹚禹﹙ㄩˇ﹚跡﹙ㄐㄧ﹚,
百﹙ㄅㄛˊ﹚郡﹙ㄐㄩㄣˋ﹚秦﹙ㄑㄧㄣˊ﹚並﹙ㄅㄧㄥˋ﹚。
岳﹙ㄩㄝˋ﹚宗﹙ㄗㄨㄥ﹚泰﹙ㄊㄞˋ﹚岱﹙ㄉㄞˋ﹚,
禪﹙ㄕㄢˋ﹚主﹙ㄓㄨˇ﹚雲﹙ㄩㄣˊ﹚亭﹙ㄊㄧㄥˊ﹚。 

【字詞義解釋】

﹙1﹚九州,九州島,泛指天下,古代中國將全國分為九個行政區。州,古代行政區名。
﹙2﹚禹:大禹,古代治水專家,夏代建立者。
﹙3﹚跡:足跡。
﹙4﹚百郡:漢代滅秦後,將全國原有的三十六郡,重新劃分為一百零三郡,簡稱百郡。郡,古代行政區名。
﹙5﹚秦:秦朝。
﹙6﹚並:合併。
﹙7﹚岳:山嶽。
﹙8﹚宗:尊。
﹙9﹚泰岱:即泰山,在今山東省。岱,泰山的別名。
﹙10﹚禪:文中禪是指祀地的大典。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稱為封禪。
﹙11﹚主:主要。
﹙12﹚雲亭:泰山附近的兩座山。雲,云云山的簡稱。亭,亭亭山的簡稱。

【譯文參考】

夏代的建立者大禹,平息了洪水後,將全國的行政區域重新劃分為九個州。大禹為了治理洪水走遍天下,所以每個州都留下了他踏勘過的足跡。中國的郡縣制度是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後,才建立起來的,當時劃全國為三十六郡,到漢代重新劃分全國為一百零三郡。這些制度的建立對後代影響深遠。

中國的五大名山中以東嶽泰山最尊,為群山之首。歷代帝王為報天地之功德都選擇在泰山祭天﹙封﹚,在附近的云云山或亭亭山辟場祭地﹙禪﹚,以完成祭祀天地的大典。

【文字的故事】

“禪”也是個形聲會意的字,最早出現在小篆中。小篆中“ ”的寫法與現在的正體字相近,小篆禪:從示、單聲,本義作“祭天”解﹙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古代帝王祭祀天地諸神的大典稱為“封禪”,也有人把祭天稱為“封”,把祀地稱為“禪”。所以從示。而單有盛大的意思,單的上半部有兩個口並排著音“喧”,是驚呼之聲,驚呼時聲音通常都很大,因此本義就作“大”來解釋,所以從單聲。“禪”為盛大的祭典,但是從簡體字“禪”的字形上已經看不出是盛大祭典的意思了。

【深入思考與討論】


大禹治水

根據《史記‧夏本紀》的記載,大禹亦是黃帝的後裔。推算起來應該是黃帝的玄孫。在帝堯的時候,洪水滔天,許多地方都被大水淹沒,既無法居住,也無法耕種,百姓的生活陷入痛苦的深淵,讓帝堯內心非常著急。為了解除百姓的痛苦,於是就四處徵求有治水才能的人幫他治水,結果大家都推薦禹的父親鯀出來治水。雖然帝堯覺得鯀自信過度,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不是一位很好的人才,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其他的人,再加上眾人力薦,只好任命鯀來治水。鯀採取築堤圍堵的方法治水,在水量不大的地方,這種辦法還算有效,但是當水勢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擋不住了。水越堵越多,大水漫堤而過,衝破堤防,由缺口洶湧而出,一時之間田園盡成澤國,比沒有堤防時還要嚴重。由於治水方法不對,也不接受別人的意見,鯀花了九年的時間,不但水沒治好,反而造成更大的災難。於是由攝行天子之政的舜將他判處死刑,結果鯀逃到羽山跳進羽淵自殺而死。傳說鯀死後化成一隻黃色的三腳大龞,也有說是黃熊的,潛入淵中,不再出現。

帝堯對洪水未平一直耿耿於懷,於是舜就推薦鯀的兒子禹,繼續負責治平洪水的工作。根據《史記》的記載,禹是一位“敏給克勤,其悳﹙音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的君子,所以治水的時候得到很多人的協助與支持,他又嚴守綱紀,以身作則,公而忘私,在治水的十三年中,沒有一天得到閒暇。他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對於自己的衣食住行一點也不講究,把節省下來的費用都花用在治水的工作上。勞累使他消瘦,奔波讓他腳脛上的毛髮都磨光了,彎腰駝背就像一個老頭子,但是他的一舉一動卻讓人敬佩不已。十三年中,他走遍了中國各地,不論是高山,大川、沙漠、海濱都有他的腳印與事跡,所以說“九州島禹跡”。

禹治水是採用疏導的方法,他發現大水不退的原因是因為有大大小小的峰巒山崖阻斷了洪水的流向,許許多多的河川溝渠壅塞不通,水流找不到出口,無法入海,所以到處泛濫成災。經過詳細的勘察後,他決定由北而南,順著地勢,開鑿山崖,疏通河道,引水下行,導入大海,終於平息了洪水之災。

禹不但治水,還關心百姓的生活,以天下蒼生為念,他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濕的地方種稻子,豐收後又命令后稷﹙音計﹚把糧食平均分給收成不足的地方,讓天下百姓都能夠免於飢餓。他又根據山川的形勢把天下劃分為冀州、兗﹙音眼﹚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個行政區域﹝這就是九州島的由來﹞。同時根據各州水土氣候的不同,出產的不同,定下各地貢品及田賦的項目與數量,讓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在禹的治理下,天下一體,四方都可居住,九州島暢行無阻,所有的河川溝渠不再壅塞,那些深澤大湖也都有了陂﹙音皮﹚障不再決溢,百姓真的脫離了洪水的威脅,不再流離失所。這種功績連帝舜都深受感動,於是推薦禹來繼任。舜死後三年,禹雖然把帝位推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是天下諸侯都不支持商均,反而去朝拜禹,因此禹不得不即天子位,國號曰夏。

大禹堅苦卓絕的毅力,公而忘私的精神,人溺己溺的胸懷贏得了當時及後人一致的景仰,所以用“大禹”、“神禹”來稱呼他,表達對他由衷的讚美。

(1)請說出鯀與禹兩人治水的方法有什麼不同?
(2)為什麼大禹讓世人景仰讚美?
(3)“三過家門而不入”代表的意義是什麼?請說說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