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樂舞:《立部伎―刺雅樂之替也》

茹之


【正見網2008年01月04日】

大唐宮廷舞種類之繁、式樣之多、分類之細、技巧之高超,非是以往歷代王朝可比。從種類上看,唐朝宮廷中用於宴享時的宮廷舞蹈就有九部伎、十部伎、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軟舞、大曲、歌舞戲、百戲等。

立部伎與坐部伎相對,立部伎通常在堂下表演,規模較小;坐部伎,通常在堂上表演,規模宏大,講究氣勢和排場。唐朝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立部伎》一詩就描繪了立部伎以及坐部伎的表演情況。詩中寫道:

立部伎,鼓笛喧。舞雙劍,跳七丸。裊巨索,掉長竿。
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
堂下立部鼓笛鳴。笙歌一聲眾側耳,鼓笛萬曲無人聽。
立部賤,坐部貴,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樂懸操雅音。雅音替壞一至此,
長令爾輩調宮徵。圓丘后土郊祀時,言將此樂感神碉。
慾望鳳來百獸舞,何異北轅將適楚。工師愚賤安足雲,
太常三卿爾何人。

詩歌伊始,就寫道,伴隨著鼓笛聲,舞者舞動雙劍,快速拋起,還反覆的拋接若干彈丸。接著,舞者走長索,還有一些人擺動長竿。隨之,白居易寫出了立部伎與坐部伎的等級之分:「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立部賤,坐部貴。」此後,詩人表達了對「坐部退為立部伎,擊鼓吹笙和雜戲」以及立部伎退入雅樂部的「雅音替壞」現象的不滿,並最後指出這是太常三卿的失職,由此點題:刺雅樂之替也。

根據《舊唐書・音樂志》記載,「今立部伎有《安樂》、《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樂聖樂》,凡八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