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於鬼神

小旋花


【正見網2008年07月23日】

人類對鬼神的認識甚至可追溯到有文明記載之前的口耳相傳的年代。遠古時期神直接下世與人共處,引領人類從洪荒邁入文明。近幾千年來,鬼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主流。從帝王將相至黎民百姓均相信鬼神的存在,虔誠的祭奠、敬畏神明,崇尚積德行善, 相信善惡有報, 與天地和諧相處。 無神論者則堅持沒有鬼神,人生僅幾十年,死後萬事無,還講什麼人定勝天。並截取至聖先師孔子的若干言語,如 「子不語怪力亂神」 ,「敬鬼神而遠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此數語均出自《論語》)等。宣揚孔子主張遠離鬼神,甚至也是無神論者。本文擬對此加以分析,提出些新的解釋,同時儘可能全面的闡明孔子關於鬼神的主要言論,以期還原展示孔子之於鬼神的本來學說與情狀,歸正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部分的真面目。

「子不語怪力亂神」,被加標點成為「子不語怪、力、亂、神」,解讀為「孔子不談論精怪、勇力、叛亂和鬼神」。如此,「孔子不談論鬼神」讓無神論者欣喜萬分,進而把「不談論」改成「不信」,這樣「萬世師表孔聖人不信鬼神,」就成了他們猛力宣傳的榜樣,著實蒙蔽了千千萬萬人。論證一個說法是否正確,極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出事實例證,看是否與其相符。好在孔子教出了弟子三千,其中更有七十二個登堂入室的賢人,他們艱辛的同時也是愉悅的以刀和竹簡記下了他們敬愛的夫子的許許多多的述說。孔子究竟有沒有談論精怪、勇力、叛亂和鬼神,不需多高語文水平的人就能查證。僅《孔子家語》中就有很多孔子講述精怪的記載,實際上當時各國出現了極怪的物事,王侯們等都專門派使者拜訪孔子請求解答,孔子都會給以圓滿的答覆,甚至連個中緣由都和盤托出。茲舉幾例:

魯國大夫季桓子穿井,獲得一狗狀動物,派人請教孔子是何物,孔子對來人說:「丘之所聞者,羊也,土之怪?羊也,」至於何以叫?羊呢,則由於 「非雌非雄,徒具羊形。」並同時連木石之怪、水之怪也都說知;齊國有一足之鳥,飛集於宮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令使者到魯國問孔子。孔子相告:此鳥名曰商羊,是有大水的徵兆,並詳細生動的解說:從前有孩童屈其一腳,挑振兩眉且跳且唱歌謠:天將大雨,商羊鼓舞,現在征應來了,要急告民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水為災。結果不久天降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民人,唯齊有備;楚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鬥,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大怪之,遍問群臣,莫之能識,於是楚王使使於魯,問於孔子,孔子答覆:「此所謂萍實者也,可剖而食也,吉祥也,唯霸者為能獲焉,」使者返,楚王遂食之,大美,後來又派使來魯,借問:「夫子何以知其然乎?」孔子答:「吾昔之鄭,過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也不知何以那麼巧就讓孔子聽到了。

孔子講述的稀奇古怪的物事還有許多,關於勇力、叛亂的言論也有不少,筆者以為不必一一枚舉了。至於孔子對鬼神之種種,詳見後面的論述。從而可見,孔子對於精怪、勇力、叛亂和鬼神,不僅僅談論,而且不厭其詳,惟恐聽者不明白。所以把「子不語怪力亂神」, 解為「孔子不談論精怪、勇力、叛亂和鬼神」的說法根本就是錯誤的。

那麼「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意思是什麼呢?「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裡的「子不語」不必解釋,筆者認為「怪力亂神」應該是來解釋為什麼「子不語」的。後面的 「力」是名詞,指氣力、力量;「亂」是動詞,指擾亂;「神」,是指心神。唯其中的「怪」字的意思不容易確定。筆者在此提出一個大膽的新的設想:「怪」在這裡是魯國方言,意思迄今未變,老少皆喜用之。筆者有幸出生且成長在那裡,所以知道(不過並未作任何研究與考證)。即或鄉村裡三五歲的孩童,做錯了事受父母指責,推脫責任時往往張口而出「這不怪我」,父母會接著問「怎麼不怪你」或「那怪誰呢?」他就會說出怪XXX。我伯父68歲那年,有次駕著驢車從集市回家的路上被後面趕來的車子撞上了,不那麼嚴重,老人家慢吞吞的下了車,看了一眼撞的情況後,轉向肇事者脫口就是一句「是怪你還是怪我?」這是那年我探望他老人家,問有什麼不好的事時,他講給我的。這裡的「怪」 與「子不語怪力亂神」裡的「怪」的意思筆者想來應該是一樣的,由於用起來極自然,竟不容易想出其確切的意思,筆者煞費心思求解,覺得解釋為「歸咎於,嫌」算是接近,與「怨天尤人」裡的「怨」的意思也連得上。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可以解為「孔子不說話,歸咎於氣力擾亂了心神」。其實筆者以為還是原話簡潔,「子不語,怪力亂神。」由於此語出在孔子到楚,葉公問政那一段,其時孔子已是63歲高齡了,連打幾個噴嚏,或一通咳嗽等,用力過猛,擾亂了心神,應該是有的。

對於「敬鬼神而遠之」,通行的理解是孔子承認有鬼神,要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既不輕慢亦不要予以親近。對這樣的解說的後半部分,筆者覺得似有些牽強。試問人有什麼能力與方法可以遠離鬼神?那個鬼神是人想遠離就能離開的了的,想親近就能親近的嗎?鬼神聽從人嗎?另外,「敬鬼神而遠之」只是半句話,只看這半句而望文生意也不妥。全句是: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還要知道,孔子不僅教弟子文化,實際上還是他們做人行事的導師,弟子外出,尤其去做官前都會向孔子請益,孔子也總是儘量予以指點。顯然這裡樊遲是請教怎樣務民(管理百姓)才是智、英明。對孔子的答語裡的「而遠之」,根據全句所示的背景以及前述的疑問,筆者感到這裡的「之」似乎不應是指鬼神,而應是代指民,即百姓。如此則孔子的答語可解為:「務民的本義,要讓百姓們敬事鬼神,但自己又要與百姓們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才稱得上智。」如果一定要說「之」是指鬼神,那麼應該解釋為「敬事鬼神但要適可而止,不能一味的總是事鬼神。」從此可知,「敬鬼神而遠之」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並不能說成是孔子對鬼神的通論,放之四海而皆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亦有上下句: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這倆句話聽起來很有點生氣的味道,卻清楚的表明了先人事而後鬼神。接下來看孔子答宰我問鬼神,就詳細明白多了。宰我問孔子:「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所謂,敢問焉,」孔子答:「人生有氣有魂,氣者,人之盛也。夫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魂氣歸天,此謂神,合鬼與神而享之,教之至也,合神鬼而事之者孝道之至。」這裡孔子講明了鬼神的成因,善事鬼神的重要。而對子貢問死者有無知覺的答覆,孔子雖未提到鬼神,卻極有藝術的給與暗示。子貢問於孔子:「死者有知乎?將無知乎?」孔子回答:「吾欲言死之有知,將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無知,將恐不孝之子棄其親而不葬,賜不欲知死者有知與無知,非今之急,後自知之,」這裡的「後自知之」給人以偌大的想像空間,留與弟子與後人們去悟。

作為聖人,孔子講話守口嚴謹,他不能把自己知道的都說出來,他講出來的就得是確鑿無疑的,對常人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孔子自己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塒矩。」有學者謂孔子六十聖通,七十則由聖入神矣。他很清楚自己的歷史使命,筆者曾在《帝舜之於孝及《孝經》新解》中提到:不世而出的聖賢的使命就是系統的規範人並引領人以造就、豐富人的思想與文化,為了到大法洪傳時人具備能夠接受大法的思想與文化,真正能認識與理解大法。孔子自己興辦私學,有教無類,束修以上三千餘人。還率弟子遊說列國,推行仁政德政,將做人的準則―中庸思想及孝、仁、義、禮、智、信廣傳天下。至68歲回到魯國,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述書,定禮理樂,製作春秋,贊明易道,垂訓後嗣。做完這些大事後,恰巧有人西狩獲麒麟,折其前左足而死。孔子知後極傷慟:「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貢問:「夫子何泣爾?」孔子回答:「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害,吾是以傷焉,」由此絕筆。未幾,夫子最鍾愛的弟子顏回去世,次年子路死於難,不久孔子自知將歸天,告訴弟子們他夢見自己坐奠於兩楹之間,(那是殷人送殯的格式,孔子是殷人之後。)隨後病,七日而終。

另外簡單一提,孔子對其弟子要求極其嚴,即使一件小錯或不足,也嚴訓痛批,大錯就更甚。諸如:宰予白天睡覺,被孔子訓斥:「朽木不可雕也。」 對子路所說:「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孔子痛批:「是故惡夫佞者!」 魯國的季氏極富,而孔子的弟子冉求仍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孔子氣極:「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連師徒關係都斷絕了,並號召其他弟子們鳴鼓而攻之。孔子對弟子如此苛刻,為什麼呢?是為了給後世樹立榜樣,要人們嚴格遵從之。

孔子對鬼神的論述,不像講仁德等那樣大張旗鼓,但該讓人知道的他也分而散之的說出許多,除了前面的,筆者現將主要的綜合如下:

孔子對古時數個帝王的評介,均與神相關:「黃帝生而神靈」;顓頊,「依鬼神而制義」;帝嚳,「明鬼神而敬事之」;「帝堯,其智如神」;帝舜,「所重民:食、喪、祭」,「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禹其功為百神之主」。這六位聖明的君王,非神即聖,「明並日月,化行若神」,得神鬼共助。

孔子本人對鬼神的態度、了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 表明孔子極為重視祭鬼神,自己因故不能與祭而讓他人代辦,則等同於不祭。一次孔子患病,子路請予祈禱。孔子問:「有諸?」子路答:「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孔子告之:「丘之禱久矣。」可見孔子是讓別人相信他是向神祗祈禱的,至於他是如何禱的,就不得而知了。孔子還說神無處不在(「神無方」),他自己是「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 孔子還知道「不食者不死而神」,但他不講人何以能不食不死。

至於祭鬼神的緣由和重要性,孔子是這樣述說的,「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這裡說出了萬物的來源,要人好好的報答返孝之,感激上帝。而且,「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尊天敬鬼,則日月當時」,從而,對事鬼神萬萬不可不慎重,「非禮則無以節事天地之神焉」,甚至像孔子頌揚大禹那樣哪怕「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孔子還告誡人:「非其鬼而祭之,諂也。」就是說也不能亂祭。

與鬼神有關的犯罪,在孔子所列的五項大罪中就占了兩項。請看孔子所言:「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誣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倫者罪及三世,謀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殺人者罪及其身。」其中逆天地而行,也即逆天意神明行事,是罪中之最大者,五世受懲;謀於鬼神而造禍則累懲二世。相比起來,殺人害命只是五項大罪中受懲罰最輕的。

時下的中國大陸,暴力、假冒充斥,社會道德日趨敗壞。究其所以然,與國人被長期灌輸無神論很是相關,不相信善惡因果報應,以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所以要多弄錢、猛享樂,為了錢而無惡不作。雖然法律越來越多,可法律管不了人心,或鑽法律的漏洞,或有法不依,犯罪率不降反升。欲回升社會道德,回歸中國傳統文化,歸正人的思想觀念,讓人們明摻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與做法並遵從之,從新樹立敬畏神明,奉行積德行善,就極有必要。十多年前轉輪聖王開傳宇宙大法於世,大法弟子力行真善忍,一人煉功,多方受益,帶動周圍人群的精神風貌向上昇華,對社會精神文明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卻遭到邪惡鎮壓。現在進行的大法洪傳,正天正地,是為當前最高的天意,時不再來。怎樣對待,其實攸關每個生命的目前及身後事,何去何從,干係非淺,一念之差,天壤之別,而且實際上又取決於自己!


主要參考書目:
《孔子家語》,《論語》,《孔子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