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林生觀魚有所悟

程實


【正見網2009年02月13日】

林紓(1852-1924)是中國近代文學家、翻譯家,字琴南,號畏廬。現在介紹他寫的一則故事:

林生(指林紓自己,下同)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裡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窗口,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餘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試著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游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魚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

林生起先以為魚的離去,是因為都吃飽了的緣故。可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不住地晃動著,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又在爭食其它東西。

林生頓時想到: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必定先以魚餌為引誘,魚兒要想吃食,便同時吞下釣鉤。時間久了,魚兒便知道,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所以,那些聰明的魚兒,一發現有魚餌,便很快就逃跑了!

然而,那名利匯聚之所,難道沒有別一種「釣鉤」麼?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正是:

世上多少垂釣人,
善用名利為誘因,
鉤起貪者千千萬,
吞得糟食喪貴身。
智者看淡名和利,
富貴與之如浮雲。
古雲海闊憑魚躍,
更期他日入龍門!

(事據林紓《畏廬文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