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以少勝多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12月15日】

【原文】

澤(1)兵進至衛南(2),度(3)將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驅雲前有敵營,澤揮眾直前與戰,敗之。轉戰而東,敵益生兵至,王孝忠戰死,前後皆敵壘。澤下令曰:「今日進退等死,不可不從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無不一當百,斬首數千級。金人大敗,退卻數十餘裡。澤計敵眾十倍於我,今一戰而卻,勢必復來,使悉其鐵騎夜襲吾軍,則危矣。乃暮徙(4)其軍。金人夜至,得空營,大驚,自是憚(5)澤,不敢復出兵。澤出其不意,遣兵過大河襲擊,敗之。王承制以澤為徽猷閣待制。

(出自《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十九》)

【注釋】

(1)澤:宗澤 (西元1060年~1128年),字汝霖,諡號忠簡,浙江義烏縣石版塘人。相傳宗澤出生時,曾有金麒麟現身,其母抱他到過宅旁的石版塘施洗,石版塘後來由此更名為麒麟塘。他自小就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為宋元佑進士,具備文武全才, 是宋代的抗金名臣。
(2)衛南:今河南滑縣東六十裡。
(3)度:考慮。
(4)暮徙:晚上遷移。暮,晚,將盡。徙,遷移。
(5)憚:怕,畏懼。

【語譯參考】

宗澤孤軍前進至衛南縣,考慮所率將士少,不深入敵人腹地難以成功。步隊前哨報告說前方有敵營,宗澤指揮軍隊直接向前與之交戰,打敗了敵人,又向東轉戰。敵人增加新兵來參加戰鬥,王孝忠戰死,前後都有敵人營壘。宗澤下令說:「今日情況前進後退都是死,不能不拚死求生。」士兵知道必死無疑,沒有不是一個當百個的,斬殺敵人好幾千人。金人大敗,退卻了幾十裡。宗澤考慮敵人的兵力是我們的十倍,現在一次交戰就退兵,勢必還會再來,假如率領全部騎兵夜裡襲擊我軍,那情況就危急了。於是晚上帶部隊遷移他處。

金兵夜裡果然到來,看到留下的空營,大為吃驚,從此懼怕宗澤,不敢再出兵與之交戰。宗澤出其不意,派兵渡過大河襲擊敵人,又打敗他們。王承制提升宗澤為徽猷閣待制。

【研析】

宗澤一生力主抗金,在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人鐵蹄蹂躪中原,金兵直逼北宋京城開封城下時,六十八歲的宗澤受命奔赴抗金前線―磁州,他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粉碎金兵攻勢。翌年從大名到開德,與金人打了十三次仗,屢戰屢勝,於是以書信勸康王徵召各道兵在京城會合。又移文給趙野、范訥、曾鱷,希望他們合兵入援,三人卻以為宗澤發狂,於是宗澤只好孤軍前進衛南。我們看此役,宗澤應用的是智取,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策略。他首先勉勵士兵,既深入敵人腹地,已無退路,只有以死一搏,方能求生,故士兵個個以一當百,使得金人大敗,退卻幾十裡。宗澤又深知自己兵力少,不能戀戰,馬上帶部隊離開,等到夜晚金兵到來,只有撲個空營的份,自此金軍對宗澤又害怕,又欽佩,提到宗澤,都稱「宗爺爺」。但以寡擊眾策略,只能偶而為之,若是長期抗戰,在缺乏兵力情況下,後繼無援,亦無濟於事。此正是北宋最大的致命傷,朝中大臣多數主張屈膝投降,宗澤再如何努力,也無力可回天,終因兵力不足,金兵還是攻破開封,將徽、欽二帝俘虜,史稱「靖康之難」,北宋至此滅亡。

南宋高宗時,宗澤仍然堅持他一貫的主張,力抗金兵,但受到黃潛善等所詆毀,憂憤成疾,於1128年生毒瘡而亡。

【延伸思考】

1.宗澤力主與金人對抗到底,卻在黃潛善妒忌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徒留遺憾。請你抒發自己的感慨。
2.你認為哪些因素足以影響戰爭的勝負?請分析之。
3.你認為宗澤與金兵打仗,為何能連勝,他致勝的關鍵在哪裡?(請閱讀相關資料再回答)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六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