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旅遊

章冬


【正見網2010年01月05日】

(上)

旅遊自然是件愈快事,自古就受歡迎。如著名旅遊家徐霞客,還有李白。其實,古人沒有旅遊一詞,但是古人很會旅遊。一圈走下來,幾個月幾年的是常事。所以,游的盡興、游的開心還不累。地質風貌,風土人情,往往了解的很多。今人旅遊,多數恰恰相反,用最少的時間,走完最多的地方,收穫最大的,必然是一個字――累。

幸好今天有相機之類的,拍照後能夠慢慢的回味,也算是彌補了一下走馬觀花的不足。其實,旅遊質量和古人是天壤之別。嘈雜熙攘的人群,根本達不到陶冶性情,怡然欣賞,緬懷先人的目地。

其實說來,照片還遠不如詩詞。

觸景生情,隨口吟詩,何止山水風光、色彩線條、遠近明暗,甚至連情懷、感觸、聲貌、志趣,以至於氣味都會整個的充滿心田,大有身臨其境、心靈共鳴的知遇感。照片似乎遠不能有此效果吧。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是古人的總結。

面對秀美山川,古人留下的是膾炙人口的詩詞,動靜得體、含蓄優美、回味無窮、抒懷詠志、聲色俱全;今人留下的是照片,一覽無遺、色彩鮮明、輔助記憶、靜默無聲。詩詞儲在記憶中,留存心底,隨時品味;照片保存於相冊,留在櫥櫃裡,抽時間欣賞。

不妨舉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1]

時間、景物、人物、聲音、身份、動作,包括心情,都溶入裡面了。往下感悟,不同人,體會到不同的意境,和引申的故事。什麼昏暗油燈啊,一家五口啊,或相依為命的老夫妻啊,或是新婚燕邇的新人啊,或是切心盼歸人啊,飄香的米飯啊,或是家徒四壁啊,等等等等。

而照片的效果,恐怕就……未免過於直白一些。不過,照片有照片的好處,起碼是歷史瞬間的真實寫照,最為形像逼真的現場記錄。

其實延伸說來,何止照片,就是錄像,也有無法和詩詞比肩的地方。比方上述景物片斷,完全可以導演出一段錄像。但是,拍出來的東西未必很對每人的胃口。因為詩詞中人物、畫面,有讀者可填充的部分,根據自己知識、閱歷和經驗,去想像具體的房屋位置,朝向,周圍環境,和其它許許多多,包括狗的顏色,大小等等。而錄像是,作者把自己的有形框框固定下來,強加一樣的推給了觀眾。所以說,未必對每人的胃口啊。

是的,古人旅遊和今人旅遊,已經差別很大了,起碼來說,古人留下的是詩詞,今人留下的是照片。二者各有所長與優劣。

(中)

那日看網頁,看到什麼老城區改造,以及搞開發區,和高速公路等等,破壞了很多古蹟。很多學者專家也痛心疾首。覺的實在是損失,經濟無法彌補的損失。

何止專家,很多人大有同感。

比方鄙人來說,非常懷戀那個曾經就讀的校舍,那是民國時期的青磚瓦房,柳林榆蔭。以及那個,稍有歷史的古城小鎮。那個曾經被某位知名作家,如同水彩畫一樣的,寫入小說的古城小鎮。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大地人人需勤奮……」鄧麗君一曲優美的歌聲,會把多少人帶回往日的甜美。

那古城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濃縮與長卷,是本土人的世代記憶膠捲。何止是青瓦樓、歪脖柳,那一草一木,巷陌交通,都濃縮著世世代代的喜怒哀樂、愛恨情愁,青春夢想、老邁徒悲。

是的,沒有逃脫厄運。

小城古鎮,也未曾逃脫這個時代的無知瘋狂帶來的毀滅。被改造了、建設了。

謊言治國,惡人亂政,毀壞山河無數,污染水土萬千。真的愛護江山,保護環境,豈能在乎舊城區的彈丸之地。

毀滅古蹟,是毀滅文明和歷史。是摧毀人的精神、是一種拔起了民族根的舉動。

其實,僅從經濟角度考量,如果哪裡真的保有古樸的老城區,試想,那裡一定是寸土寸金的價值。以至於旅遊項目也會興旺起來。

(下)

作為旅遊地來說,很多是名勝風景、秀美河山;也有很多是文物古蹟、歷史聖地;更多的是,二者兼而有之。

壯麗的山河,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賞心悅目,陶冶性情。感嘆自然的造化,感恩造物主的賜予。

歷史古蹟,令人追憶、追思。緬懷先人,恪守道德,尊重傳統,穿越時空,思索人生,淨化心靈。

其實,作為人來說,情感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追憶往昔,懷戀故友、舊居等等。如果往外延伸開來,就是緬懷歷史,探詢古蹟。

如果說單純的懷舊,是一種精神享受,對人生的磋嘆,對時空的感慨,對人生的無奈。那麼,緬懷歷史呢?

實際上,緬懷歷史古蹟,是一種記憶的找尋,是一種本能的追尋。

已經不是迷信的、危言聳聽的了。人的生命輪迴之說,已經被許許多多的古代、現代的活生生事例,以及研究探索所證實了的。

而且,一些輪迴中的特殊例子顯示,今生的大腦中,留存了很多的往世的記憶。

於是,可以說,旅遊中對名勝古蹟的緬懷和憑弔,就是在追尋自己往日的身影和故事。和對今生的磋嘆追憶,是有本質的雷同處。

而且,再往廣大的說,如果說宗教中,修煉界中所言不虛的話,那麼,追憶今生也好,追尋古蹟也好,對往世的緬懷也好,都是人一種本能的反應。而追尋天國,找回迷失的生命之路,才是人生命中最為本質的東西。

所以不難理解,這個影星的激流勇退、那個歌星的歸隱向道。實際上,人們生命本質深處,都存有這樣的返本歸真的渴望,只不過是一些人,被世間的假相名利,迷惑的太深太深而已。

因此說來,旅遊的更本質的意義在於,人們在憑弔、欣賞、緬懷的同時,不自覺的,在追尋生命的本源處,在找尋來時之路。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