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標新立異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0月08日】

【原文】

支道林(1)在白馬寺中,將(2)馮太常(3)共語(4),因及〈逍遙〉。支卓然(5)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6)之所不得。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註解】

(1)支道林:即支遁(音頓),字道林,世稱支公,東晉高僧。
(2)將:與、和。
(3)馮太常:指馮懷。太常,職官名。
(4)共語:一起交談。
(5)卓然:卓越、突出。
(6)尋味:探索玩味。

【故事闡述】

支遁,字道林,河南陳留人,是東晉高僧。支道林從小就聰穎機敏,悟性高,學問淵博。他曾隱居於餘杭山,潛心研究佛道,善草隸,好畜馬。支道林言論新奇且獨樹一幟,當時有許多名士與他交往,如王羲之、王洽等人。由於和這些名士往來,支道林也對《莊子》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

戰國時莊周所撰的《莊子》一書,晉朝名家向秀曾為《莊子》作注,但未完成就死了,後郭象又接著向秀來完成註解工作,並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因此,後來人們一談起《莊子》,就會引用向秀與郭象的注釋。《莊子》中的第一篇是〈逍遙遊〉,同時期也有很多著名學者在研究討論,但他們的見解都沒能超越郭象、向秀兩人。

一次,支道林與馮太常在白馬寺談天,當他們談到《莊子・逍遙遊》時,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見解新奇而獨到,不但「標新理」且「立異義」,還超越了郭象、向秀兩位賢者,更是那些著名學者探索體會卻追求不到的。之後,人們就借用支道林的看法來解釋<逍遙遊>了。

後來,原文中的「標新理」、「立異義」,就演變成「標新立異」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創立新的見解,以表示與眾不同。

【討論】

為什麼後來人們都採用支道林對<逍遙遊>這篇的註解?

【造句練習】

例:現代的藝術家大都認為作品要標新立異,才能獨創風格。
例:近幾年,年輕人流行把頭髮染成各種顏色,追求標新立異,吸引別人目光。

【相似成語】

獨闢蹊徑;獨出心裁;獨樹一幟;標奇立異;別出心裁;別具匠心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標新立異→異想( )開→開( )布公→公( )無私→私相( )受

參考答案∶

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開(誠)布公→公(正)無私→私相(授)受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