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一張字條釋糾紛(外三篇)

秦自省


【正見網2011年02月04日】

一、一張字條釋糾紛

中國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宗澤有著過人的才識和膽略。

當時,投降過來的將領趙海,駐紮在板橋,心中圖謀不軌。他總是在交通要道上,挖路設障,以阻礙行人。有八個割草的人,走過了趙海的路障,趙海聞訊後,十分氣憤,便把這八個人抓了起來,剁成了肉醬。

有人看見了這件事,立即報告給宗澤。宗澤派人召見趙海,趙海帶了五百個隨從做保鏢,進入了宗澤的大營。宗澤當時正在和客人談話,趙海進來後,在宗澤的詢問下,把事件的經過回稟了一下,但卻沒有認錯,還講了他的歪理。

宗澤聽完以後,隨即命令:“將趙海帶上刑具,送入監獄。”宗澤的部下,便將趙海拘押、帶走了。

當時在座的客人,心中膽怯,小聲的勸宗澤說:“他帶的護衛很多,暫且還是不要動他吧。”

宗澤笑著走出來,對趙海的部將說:“把你的人帶回軍營吧,明日我要在鬧市斬殺趙海,以正法紀。”

趙海的那個部將,見宗澤沉著冷靜,感到自己心裡非常的激冷,便老老實實的,按照宗澤的指令,把那五百個隨從保鏢,規規矩矩的帶走了。

當時在場的人,都替宗澤擔驚、害怕。宗澤卻從容平靜得像往常一樣!

另外,還有一件事:

統制官楊進,駐紮在城南;王善駐紮在城北。他們二人互相不服氣。有一次,各自率領部下,在天津橋,對峙起來。

宗澤知道後,寫了一張紙條,叫人送去,分別交給楊進和王善,他們二人,各自看了一遍。紙條上寫的文字是:“保國安民的決心,是你們這樣體現出來的嗎?在對敵征戰中,誰是國家民族的英雄,自然能顯示出來。何必這樣來表現自己的英勇善戰呢?”

楊進和王善兩位部將,看了這張字條,又慚愧,又沮喪,都領著各自的人馬,退回去了。

二、臨亂不驚

荊州的局勢,尚不穩定。三國魏名將張遼屯兵在長社,即將出發時,營中有人謀反。正值半夜,火光四起,營中大亂。

張遼對左右的副官說:“不要驚慌,這不是全營反叛。必定是個別人想鬧事,他們先以驚慌,來擾亂人心。”

張遼立刻隨即下令說:“沒有參與叛亂者,請靜坐在原地待命。”張遼領著幾十名親兵,在大營的正中,站立觀看,鎮定屹然,穩如泰山。

不久,軍營便平靜下來。張遼很快就將謀反的主犯,抓獲處死了。

三、遇事莫慌,先穩人心

西漢漢成帝建始三年的秋天,京城的老百姓,忽然無緣無故的驚擾起來,紛紛傳言要發大水,百姓們四處奔跑,互相踐踏,老者弱者哭喊呼號,長安城中一片混亂。

皇上趕緊在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量對策。大將軍王鳳提議,太后、皇帝、皇后以及後宮嬪妃,可以上船避難。城中的官吏、百姓,可以到長安城牆上(城基很寬闊),以避大水。別的大臣,也都認為這個對策不錯。只有左將軍王商獨執一見,說:“今天這事,肯定是謠傳。如果皇上登船、吏民上城,大家都來避水,事變就鬧大了,不合適。這樣只能更加使老百姓受驚嚇。暫且等待,讓我先行察看,再作定奪。”

過了不久,長安城中,逐漸安定。一問消息來源,果然是謠言。

四、儒將典型

南宋名將余?曾為四川宣諭使。

當時有一個名叫王夔的都統,一貫桀敖不馴,不受約束。他所到之處,總是擄掠百姓,蜀地的民眾深受其苦。他還將部屬配備的軍馬,全部收歸己有,等到要開戰的時候,再高價賣給他們。

朝廷雖知道王夔的違法行為,卻無法懲治他。於是便派余?,乘大船前往“撫慰”。

余?到達嘉定的時候,王夔率部下前去迎接,但他所率的兵,都是老弱病殘,共有二百來人。

余?看到這個樣子,說:“我很早就聽說都統的兵強馬壯,今天見了,才知道和外面的傳聞,相差太遠。”

王夔回答說:“我的兵馬,並非不強壯,之所以不敢帶他們出來迎接,是怕驚嚇了你的隨從。”話音剛落,王夔把手一揮,剎那間,部隊部署的聲音如雷聲隆隆,又象江水沸騰,聲音止處,兵陣已經排好,旗幟鮮明,刀槍閃閃,沙場之上,人如林立,然而卻無一人亂行。

余?站在河中的船上,心中暗暗震驚。身邊的船夫,嚇得驚恐失措,連掌棹的手,也顫抖不止。而余?神情自若,慢慢的命令手下,按預定的順序給士兵頒獎。儀式進行得有條不紊。王夔退到一邊和別人說:“儒者中,竟然有這樣的人啊!”

余?穩住了局面後,將王夔逮捕,殺之除害。蜀中百姓,人人稱快。朝廷終於鏟除了這個心頭之患。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