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



【正見網2001年01月19日】

   位於河北省遵化縣境內的清東陵,面積達70平方公裡,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完整的帝王后妃墓群。

   我國最後的一個王朝--清朝,共有皇陵五處,有三處在遼寧省,另外兩處是清朝入關後在河北省遵化縣和易縣建的東西二陵。清代有五個皇帝葬在這裡。

   清東陵距北京120公裡。這塊地方原是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選中的,因他感到昌平陵已無佳穴,遂想另覓墳地。當時天下大亂,示能興工。清順治帝福臨死了,就利用這個地方建陵,稱為孝陵。但也有的材料說東陵這個地方,是順治帝到這裡打獵時間選定的。從順治開始,其後葬在這裡的還有四位皇帝,他們是: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此外,還有慈安、慈禧等四座後陵,以及五座妃園寢,一座公主陵。 這座陵墓群的中心是昌瑞山主峰下順治帝的孝陵。從陵區最南面的石牌坊到孝陵寶頂,這條長約5公裡的神道上,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大紅門、更衣殿、大牌樓、石像牲、龍鳳門、一孔橋、七孔橋、五孔橋、下馬碑、小碑樓、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二柱門、石五供、明樓等。

   明樓是全陵最高建築物,各陵都有,內豎石碑一座,上面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刻“某某皇帝(或皇后)之陵”字樣。明樓後面的寶,是封閉的大墳頭。
   每一座陵都有大量的石雕。石像牲整齊地排列在神道兩旁。孝陵石像牲最多,共有18對;文臣、武將各三對;馬麒麟、象、駱駝、狻猊、獅子各臥一對、立一對。每座石像牲連基座在內,都由一整塊石料雕成,造型優美、生動。

   乾隆的裕陵地宮是一座雕刻藝術寶庫

   從1978年至今,清東陵已有門座帝、後、妃陵墓經過簡單維修向中外遊人開放。其突出的特點是:除地面外,無論四壁和券,都砌以花崗石,上面雕滿了各種圖案。主要有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五供、八寶以及用梵文和藏文鐫刻的數萬字的佛經咒語。乾隆活到89歲,當皇帝60年,又做了3年太上皇。他在晚年,篤信佛教,所以在他的陵墓地宮裡,布滿了佛像、經文等雕刻,成為一座地下佛堂。所有這些雕刻,線條清晰流暢,形像逼真,儘管圖案繁多,但安排得有主有從,渾然一體,獨具匠心,是我國難得的一座雕刻藝術寶庫。

   慈禧太后的陵墓也很有特色。陵寢的地面建築風格獨特,工藝水平很高。其隆恩殿四周的石欄杆上雕刻著龍鳳呈祥、水浪浮雲的圖案。殿前的陛石採用透雕手法,龍在下、鳳在上,構成一幅鳳龍戲珠的畫面,猶如真龍真鳳在彩雲間飛翔舞動,堪稱石雕中的傑作。 清東陵坐落在遵化縣昌瑞山南麓。昌瑞山主峰兩側向東西伸展,層層降低,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整個陵區群山環繞,氣勢雄偉。

   湯泉的特色----溫泉“流杯”

   在陵區附近有一溫泉,因其水如沸湯,故名湯洋。遊覽清東陵的人,可以順便去湯泉一游。這個湯泉很有特色,而且歷史悠久,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就曾在此駐蹕沐浴,並賜名為“福泉”。清朝皇帝對湯泉尤為酷愛,康熙皇帝不僅多次到此,題詩作賦,修整池館,而且建造了別具一格的流杯亭。該亭為八角攢尖頂,檐下雕龍,下有石凳,亭內頂端有木雕雲龍,探頭俯視亭內。地面石板上刻有“S”形水道石槽,熱氣騰騰的泉水從池南的石雕龍頭引入石槽。如在亭中設宴,將盛酒的酒杯放在亭下環形石槽內,杯隨水漂,在"漂杯"的過程中,水燙酒熱。這種流杯飲酒之法,古已有之,但利用溫泉“流杯”,卻是湯泉的一大特色。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