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以詩諷諫,解除民困(外四篇)

秦如初


【正見網2011年03月25日】

一、及時助人,勿傷人心

【原文】

當厄之施,甘於時雨。傷心之語,毒於陰兵。

【今譯】

當別人處於窮困狀態時,給予他幫助,比久旱逢雨還要甘甜。

使別人傷心的話語,其危害超過陰毒的冷箭。

二、獸窮則鬥,人窮則詐

范仲淹上奏朝廷說:「懷才抱藝之人,竟然有許多散落各地,終身不被錄用。獸窮則鬥,人窮則詐,古人對此十分慎重。何況現在邊境不寧,尤應在使用人才的問題上,不發生過失。」

三、挾私憤而開棺,不亦甚乎?

宋仁宗年間,朝中大臣夏竦,非常憤恨石介(任國子監直講)。在石介死後,夏竦誣稱石介詐死,實際上是乘機前往登州,糾集兇惡之徒數萬人,圖謀叛亂。

宋仁宗下詔,命令監司官,打開石介的棺材,驗視其是否已死。

呂夷簡說:「詔令開棺驗屍,而石介確實已死,那時,該怎麼辦?再說,是否已死,也不是一家之言,所能斷定的。不如先把參加石介葬禮的人,都召來詢問。如果他們與夏竦所講的一樣,那時再執行詔令開棺,也不遲。」

傳達詔令的宦官,連連稱是,並回奏給宋仁宗。宋仁宗詢問了多人之後,解除了懷疑,終於免致開棺。

四、教育為主,寬恕小吏

明朝都御史顧佐,要求屬下十分嚴格。有一個因過失被鞭打的小吏,揭發顧佐接受衙役的賄賂,讓他們回家種地,並且全部列出那些衙役的名字,上奏皇帝。

明宣宗私下詢問楊士奇,楊士奇回答說:「確有此事。朝臣月俸僅一石,薪炭草料,均賴衙役提供。顧佐讓一半衙役,回家種地,這樣做,於官於私,兩得其便。在京師的大臣,都這樣做,我也一樣。」明宣宗嘆息道:「大臣生活艱難,到了這種地步!」

明宣宗因而惱怒那個小吏,說他誣陷顧佐,要將他交給司法部門去治罪。楊士奇說:「此等小事,不值得您惱怒,只要交給顧佐處理,讓他恩威並施,為好。」明宣宗同意了。

顧佐召見那個小吏,將他上告給朝廷的狀子,拿給他看,說:「你挾私憤,報復誣告我。皇上命令我處治你。我念你小人無知,姑且饒恕你。從今以後,你要接受教訓,切實改邪歸正。」經過教育,然後把他釋放了。

明宣宗聽說了此事的處理結果後,很高興,說:「顧佐能識大體。」

五、以詩諷諫,解除民困

五代吳越國王錢武肅執政時,規定:西湖上打魚的漁夫,每天須向錢武肅交納幾斤魚,稱為「使宅魚」。有的漁夫捕的魚,不夠上交的數額,只好在市場上買魚交納。這個制度,使百姓受害。

有一天,羅隱(唐末五代時的詩人,曾在錢王府任職)陪伴錢武肅坐著,房間牆壁上掛了一幅「?溪垂釣圖」。錢武肅讓羅隱以圖詠詩,羅隱立即吟道:

呂望當年展廟謨,
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
也是須供使宅魚。」

(這首詩的前兩句,講的是當年姜子牙在渭水釣魚,希望遇明主而施展治國之才。結果,遇到文王,成為周朝的軍師。詩的後兩句,是假設姜子牙若在西湖上釣魚,也必須交納使宅魚。此詩諷刺了錢武肅收漁夫使宅魚的錯誤)。

錢武肅王念完這首詩後,大笑,於是免除了這項制度。

(以上均據鄭?《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