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4月02日】
【白話試譯】
我曾經患有隱藏性憂鬱的疾病,雖然退休閒居擺脫了繁忙的公務,可卻不能根治。後來向友人孫道滋學琴,學彈了以宮聲為主的幾支曲子,時間一久就樂在其中了,再也感覺不到那憂鬱症存在體內了。
說到彈琴,雖是雕蟲小技!可是練到極致,就能領略五音中,大者為宮調,細者為羽曲,手操琴弦急速彈奏,忽然之間即能改變曲調;急板的節奏,像在悽然的催促你奮勇前進,悠緩的旋律,似坦然以溫和的心態面對逆境,又如崩塌的崖壁、碎裂的巨石,也像高峻的山谷湧出泉水,亦表現為風雨交加之夜的翩然來到;如怨夫寡婦,滿腔憤懣的嘆息聲,像雌雄雙禽,雍雍和順的相互鳴叫;那深沉的憂傷、邈遠的思念,則是舜帝與周文王、孔子那個時代的遺音哪;那悲愁之情、感憤之思,則是失去伯奇孤子而無嗣的尹吉甫,以及自認忠臣而遭放逐的屈原他倆,所發出的嘆息呢。喜怒哀樂的曲樂,必定深深的感動人;而單純古樸淡泊的琴音,是上古堯舜三代真純之言語,孔子所搜集整理之文章,和周易卦象之憂患意識,詩經歌詞之多種哀怨表達等等,都無法達到它的功效。有暇時,以耳傾聽,以手操彈;取其和順者為調,疏導其內心隱蔽至深的陰鬱,排遣其幽怨低落之情緒。那麼在感人肺腑之際,琴音也能發揮極致的移情作用的。
我的好友楊君,好學而有文才,累次以進士被舉薦,可卻官場不得志。後來靠著祖上庇蔭,調職為劍蒲縣縣尉,雖是區區小官,可遠在東南數千裡之外,所以其內心固然有不平之氣。而且他自小身體又多病,而南方鮮少醫藥,風俗飲食習慣與其平時大異,而不宜;以這樣多病之軀體,再加上抱有不平之心態,居住在與以往不同、風俗又不適宜之異地,他能這樣鬱鬱寡歡而持久生活嗎!然而想撫平他的心情,調養他的病體,練琴也許能從中獲得好處。所以我寫了「琴說」一文相贈,祝其遠行,並且邀請道滋一起,治酒、送琴為他餞別。
【原文】
予嘗(曾經)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這裡指宮調式,古代五聲(宮、商、角、徵、羽)中以宮聲為主的調式)數引(一種樂曲的數量單位),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極)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宮是最低音,羽是最高音。聲宏大者音低,聲尖細者音高),操弦驟(急速的)作,忽然變之;急者悽然以促(催),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和順貌)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注1),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剌(多言貌),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埋沒)郁,寫(通「瀉」,意即排遣)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
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祖上蔭庇),為尉(縣尉)於劍蒲(地名),區區在東南數千裡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鬱鬱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於琴亦將有得(有所成就)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
【心得體會】
歐陽修,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他愛琴如命,為了每天都有機會欣賞琴曲,他延攬了琴師孫道滋為他撫琴、教他彈琴,茶餘飯後聽琴、彈琴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歐陽修有個好友叫楊置,倆人分別時,歐陽修為他設宴,並請孫道滋「進琴以為別」,把欣賞琴曲作為與知心好友分別的最好留念。楊置走後,歐陽修又撰寫了《送楊置序》,文中著重闡述了彈琴可以愉悅心身、養生長壽的道理,奉勸他要想心平氣和,減少病痛,千萬不可忽略了彈琴這件「有得」的事。歐陽修與楊置分別之後不久,被貶到滁州任太守,他在這裡寫下了頗有影響的散文佳作《醉翁亭記》。
古代音樂有宮、商、角、徵、羽五音,五音都有相對應之物,「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後人的論述中,更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春、夏、 秋、冬、中的五個時辰,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都一一對應,並作了精闢的論述。
先從宮說起,宋裴笥《史記集解》引東漢經學家王肅曰:「居中總四方;」唐司馬貞《史記索引》說:「居中總四方,宮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重而尊,故為君。」張守節《史記正義》曰:「宮屬土,居中央,總四方,君之象也。」
關於商,王肅曰:「秋義斷。」司馬貞曰:「商是金,金為決斷,臣事也。弦用七十二絲,次宮,如臣次君也。」
關於角,王肅曰:「春物並生,各以區別,民之象也。」司馬貞曰:「弦用六十四絲,聲居宮羽之中,比君為劣,比物為優,故云清濁中,人之象也。」張守節《史記正義》曰:「角屬木,以其清濁中,民之象。」
關於徵,王肅曰:「夏物盛,故事多。」司馬貞曰:「征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配事。弦用五十四絲。」張守節《史記正義》曰:「征屬火,以其征清,事之象也。」
關於羽,王肅曰:「冬物聚」,司馬貞曰:「羽為水,最清,物之象。」王肅又云:「冬物聚,故為物,弦用四十八絲。」張守節《史記正義》云:「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用,不相壞亂,則五音之響無弊敗也。」五音之中充分體現了君臣的尊卑之別。
看來,神傳文化包羅萬象、廣被無遺!連自古流傳而一向被視為消遣娛樂、自我解悶的琴棋書畫,背後都有這麼深厚的內涵──與四時相配合,和五行互對應。如此可以和天地溝通,與宇宙聯繫而成為浩瀚蒼穹中的「一粟」,得到創世主的眷顧與憐惜,為返本歸真作準備!所以古人除了讀書之外,還得有禮樂的學習,一切全為修煉打基礎,所有的配套措施,都為如今的大法洪傳鋪路,老天的安排,真是智慧無量、鉅細靡遺啊!
【作者】歐陽修(西元1007-1072),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宋仁宗朝進士,官至樞密副使,拜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他是當時的文壇領袖,詩詞古文皆卓然一大家,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著作甚多,詩文都收在《六一居士集》。
【注1】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的兒子。吉甫曾聽後妻之言將伯奇逐出,伯奇自傷無罪,投河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