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提綱挈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9月08日】

【原文】

一、「提綱」:

四搖木者,一一攝(1)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2)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3),不一一攝萬目(4)而後得。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5)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註解】

(1)攝:牽引。
(2)拊:音府,拍打。
(3)綱:系網的大繩。
(4)萬目:眾多魚網的網孔。
(5)囊:此指魚入網內。

二、「挈領」:

將原(1)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2)蹊徑(3)也。若挈裘領(4),詘(5)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荀子.勸學》)

【註解】

(1)原:追溯根源。
(2)經緯:縱橫的道路。
(3)蹊徑:小路,此指途徑。蹊,音西。
(4)挈:音切,提起。
(5)詘:音區,同「屈」,彎曲。

【故事闡述】

「提綱挈領」是由「提綱」和「挈領」二語所組成。「提綱」的典故源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主要內容是說,搖動樹木,若一片片掀動樹葉,費力而勞累,也不能使樹葉全部搖動;若左右拍打樹幹,樹葉就全部被搖動了。在深潭的岸邊搖動樹木,鳥兒驚嚇而飛向空中,魚兒懼怕而游入水底。

善於張網的人,只須牽動系網的大繩,魚網就能張好。若要逐一地牽引網目,才能使網張開,那是勞苦而艱難的工作。只要能提起系網的大繩,網孔就能張開,魚自然就入網了。所以官吏對於人民,就像樹葉的本,魚網的綱,因此聖主只治理官吏而不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出自於《荀子.勸學》,其內容提到,想要追溯先王的本源,探求仁義的根本,那麼遵循禮法正是入道的捷徑。這就像提起皮衣的領子,然後彎曲五指去抖動它一樣,整件皮衣的毛就全都理順了。

「提綱」和「挈領」的原意是指張網要抓大繩,拿衣要提衣領,後來就被合用為「提綱挈領」這句成語,比喻要掌握事理的關鍵大綱。

【討論】

(1)為什麼聖主只治理官吏而不直接治理人民?
(2)為什麼拿取衣服要提領?

【造句練習】

例:這場演講對他來說很重要,所以他提綱挈領地整理了很多資料。
例:他書讀得好,是因為他懂得提綱挈領的閱讀方法。

【相似成語】

綱舉目張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手不釋倦
◎( )必恭必敬
◎( )如火如茶
◎( )致理名言

參考答案∶

手不釋卷、畢恭畢敬、如火如荼、至理名言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