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文過飾非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9月22日】

【原文】

一、「文過」:
子夏(1)曰:「小人(2)之過也必文(3)。」
(《論語.子張》)

【註解】

(1)子夏:即孔子弟子卜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擅長文學、孔門詩學。
(2)小人:沒有道德修養、人格低下的人。
(3)文:音問,掩飾。

二、「飾非」:

柳下季(1)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2)之為人也,心如湧泉(3),意如飄風(4),強足以距敵(5),辯足以飾(6)非,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往。」(《莊子.盜跖》)

【註解】

(1)柳下季:指春秋時魯國人展禽,名獲,字季。因居住在柳下邑,諡惠,故稱為「柳下惠」、「柳下季」。
(2)跖:音直,指盜跖,柳下季的弟弟,春秋時的大盜,生性暴虐。
(3)湧泉:水往上冒。
(4)飄風:暴風。
(5)距敵:抗敵。距,通「拒」。
(6)飾:遮掩。

【故事闡述】

「文過飾非」是「文過」與「飾非」二語組成。「文過」源於《論語.子張》,卜商是孔子的弟子,在《論語.子張》篇記載,他說∶「小人犯了錯,不但不知改過,還會加以掩飾自己的過失。」

「飾非」則源於《莊子.盜跖》。據載,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盜跖。隨從盜跖的士卒有九千多人,他們到處橫行霸道,搶人牛馬,奪人婦女,貪得無厭,使千萬民眾感到痛苦。

有一天,孔子對柳下季說∶「當父親的一定會教育兒子,做為兄長的一定會教導弟弟,使他們走向正途。如果做不到這些,就沒有人注重父子兄弟間的親情了。現在,你是當世有才德的人,而弟弟卻是危害天下的盜跖,你不能教導他走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為你前去說服他。」

柳下季說∶「您說∶『做父親的一定能教育兒子,做兄長的一定能教導弟弟。』如果兒子不聽從父親教育,弟弟不接受兄長教導,即使像您這麼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心思敏銳就像噴涌的泉水,情緒變化猶如驟起的暴風,飄忽不定,力量強大得足以抗敵,雄辯的口才足以掩飾自己的過錯,順從他的心意就高興,違逆他的心意就發怒,還容易用話來侮辱別人,您就不必去了。」

後來,「文過」和「飾非」的典源被合用為「文過飾非」這句成語,用來指掩飾過錯。

【討論】

(1)子夏認為小人是如何面對自己所犯的過錯?如果你犯了過失,你會怎麼面對?
(2)孔子為什麼想替柳下季規勸盜跖?柳下季為什麼不同意?

【造句練習】

例:陳先生對於自己所犯的過錯,總是勇敢的承認,而不是文過飾非。
例:做錯事就要認錯,文過飾非,只會讓別人更難原諒。

【相似成語】

諱疾忌醫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楚才晉用
◎( )倒徙而迎
◎( )按步就班
◎( )望其向背

參考答案∶

楚材晉用、倒屣而迎、按部就班、望其項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