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節

翔龍


【正見網2012年01月05日】

祭灶節就是祭祀灶君的節日,我國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過祭灶節,俗稱過小年。

從前人們做飯一般都是使用土搭建的灶台,我國遠古就有祭灶的風俗,炎帝、祝融都曾經被尊為灶君,後來又有灶君爺爺、灶君奶奶以及灶君夫婦之說,而灶君是我國民間尊崇的主要大神,先秦時期有祀灶、門、行、戶、中雷(土神)五神之說,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

《經說》中講灶神「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所以古人祭灶的日期很不一致,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後來為了簡化統一便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變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便被定為傳統的祭灶節日。

祭灶要先把灶君夫婦神像貼在灶台旁邊正對著風箱的牆面正中,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神像兩側配有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的對聯,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不知從何時起這供品中又多出了糖瓜(就是很粘的麻糖),由於這糖瓜又甜又粘為的是讓灶君吃後嘴被糖粘住說不了話,免生是非,其實這是人們自己平時不好的事情做多了、不好的話說多了後怕報應所想出的歪招。所以就有了「臘月二十三 、灶君爺爺您上天 ,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

此外,祭灶時還要為灶君的坐騎撒馬料,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之外。這些儀式完成後,便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到除夕時再請來新的神像。古時祭灶往往是男人的事,至近代後很多地方也有由家庭主婦來祭灶的了。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所以民間就有了「送行的餃子迎客的面」一說。過了這一日,人們認為諸神都上了天,便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也不用擇日子,俗稱「趕亂婚」。所以,一到年底趕結婚的便非常多,「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民謠說的就是這段。

此外,過了二十三民間還有掃家的傳統,就是要徹底打掃室子,清理箱、櫃、炕席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貼春聯等等。

過年前人們很重視剪貼窗花,有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傳統窗花,此外還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進土,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等以民間故事為題材的窗花,內容極為豐富。

過年貼春聯也有講究,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有「 五穀豐登 ,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室內貼「抬頭見喜」,門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單聯,也都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的抒情、寫景佳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