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德高望重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5月08日】

【原文】

元顯無良師友,正言弗聞,諂譽日至,或以為一時英傑,或謂為風流名士,由是自謂無敵天下,故驕侈日增。帝又以元顯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劉氏為會稽王夫人,金章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於時軍旅薦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晉書.卷六四.簡文三子列傳.會稽文孝王道子》)

【注釋】

(1)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諷:暗示。
(3)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錄:登錄、任用。
(6)百揆: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故事闡述】

晉孝武帝在大臣謝安病死後,便將大權交給他的弟弟司馬道子,由他和自己的長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周圍的人對司馬元顯極盡的奉承巴結,讓司馬元顯自以為是一代英傑,無人可比。

此外,孝武帝因他有輔政之功,加上他的生母劉氏是會稽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得司馬元顯更加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大家礙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

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品德高尚,極有聲望。

【討論】

(1)為甚麼司馬元顯自以為是一代英傑,無人可比?
(2)太皇太后駕崩時,司馬元顯入宮,對群臣做出什麼要求?

【造句練習】

例:張教授對學術界貢獻許多,備受國際推崇,是位德高望重的學者。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德高望重>()>()>()>()>()

參考答案:

德高望重>(重於泰山)>(山明水秀)>(秀外慧中)>(中外聞名)>(名氣大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