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手:(1)語言

丹牛


【正見網2001年03月18日】

能力所限,僅僅涉及英語、古漢語、現代漢語。

語言的種類。其實不僅僅人說的話和記錄的詞彙句子可以叫語言。啞語就是用姿勢來表達的,有人也認為音樂是語言、數學是語言、圖畫是語言、樹木的沙沙聲也是一種語言,星羅棋布是天空的語言、萬物生髮是大地的語言。俗話不是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鳥言獸語」嗎?

而這一切的語言方式當中,只有人類的語言是以一個個的音節、詞彙為基石的;人類的思維,也因為語言載體的特殊形式而只能用一個個的單元來存在和運作。其實人的思維本身不是分成一個個的進行的,因為語言的限制,我們不得不從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學習用這種無法選擇的方式來生存,學習尋找合適的詞語以及詞語的組合――句子――來表達自己、去理解別人。如果有詞語無法表達的,只能用諸如「有口難言」(「Untoldable」)等來說明。要麼,你就不要表達、永遠擱在心裡吧、忘了吧。多明白呀,人使用的語言本身就已經規定了,人所能知道的不會超越某個範圍。人會說,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類的手段會越來越發達、知道的會越來越多。好的,下面我們會看到,這人類究竟是如何在「發展」著。

我們首先來看語言的產生。

可能有人看過《韋伯斯特字典》,美國人編輯的,類似於中國的《說解文字》。裡面提到了許多英語中的根基本詞彙,那些單詞的來源幾乎都是源於上古希臘神話,是某個神的名字、是某個神的什麼東西、是某個神做過的某事的記載;而這些詞彙以及其它的基本詞彙,其衍生意義、衍生詞彙,則完全朝向固定的、明確的方向:向該神的職責方向引申、向其個性方向引申、向其好惡方向引申;如果指人,則意指與其相關職責、工作、個性、行為、好惡等;如果指動物植物等,則意指與其相關特徵(顏色、氣味、狀態等)、屬性(大小、好壞)、功用等。例子如下:

Apollo:阿波羅(本名), 美男子(特徵), 太陽神(職責);阿波羅小行星(命名);熱情(特徵);好色(行為、好惡);易怒(個性)。

Venus:維納斯(本名),金星(命名),維納斯雕像(代替物);色,性(職責)。

Keep:vt. 遵守、忠於(事物人);照料、照顧;看守、拘留(物、人);擁有、經營、留存;保護;保鮮(物);繼續、保持;耽擱(事、狀態、時); n. 保持、看守、保持、保養(行為);生計、監獄、要塞(目標);必需品、盒底(功能)。

Garment:衣服、外表、配菜。Gar- 花(美麗――裝飾美化)――配菜(裝飾美化視覺、不是為了吃)――(裝飾美化人的)衣服――(具有裝飾美化功用的)外表。

漢語中也如此,僅以教師兩字為例,現在講尊師重教,其實教書育人已經脫離了教師的本來含義,以德教化天下才是教師的本意,不是誰都稱得了這個師字的。所以古時以聖人為師,不管多少代,儒生都是孔子的門生,道士都以老子為師,僧人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過去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稱作師父,大法學員的老師只有一個,也稱師父。古時讀書人還知道「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即便唐朝還明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其聞道也...吾從而師之。」。所以讀書求學問的真正目的是求道,道德兩字本來自於老子《道德經》的「道可道,非常道」和「上德不德」,也就是說,不僅文字,道德都是神傳給人的。只是今天人不信神了,甚至把道德的標準都敢擅自扭曲。不管今天多少人相信神、聖人,人們仍然把莊嚴、偉大的事稱作神聖;其他,經典即為經書、典籍,還有主宰等等。

語言專業的人很容易發現,這其中不變的規律。不過這主要是過去的引申方式,現代的人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詞彙的引申、衍生已經越來越混亂、越來越口語化、也快失去了規律。比如:debug:挖蟲――從程序中「挖蟲」(調試);「給你個蟲子」(裝置竊昕器,打擾)。U(you),Thanx(Thanks),Y2K(the year of 2000),「酷畢了」,「886」(Bye bye 了),很「中國」。

而語言直接影響人的觀念,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世界觀。當我們已經習慣用「886」來表示再見之後,我們在看到Bye bye或者再見,就會象今天我們看「纛」一樣奇怪:多麼陳舊的詞彙呀!那是什麼?難懂的文言古文耶!……更為嚴重的是,那已經是一種混雜了的語言,如果還能稱其為語言的話。很快人就從歷史中脫軌了,那時的人,就不再有歷史。

觀念就直接支配人的行為。我發現,許多人在使用西方的語言時,不自覺地聳肩、表情豐富、並伴隨手勢,和西方人差不多。我認為這就是西方的語言所包含的因素,支配觀念的因素,而那觀念促使你用另外的手段補充、或者加強他們語言所表達的內容。遠不止於此,還有更多的。

誰都知道,中國人發明的五筆輸入法源自中國古老的五行學說,發明人王永民本人坦承:繁體字比簡化字更適合用五筆來拆解。師父講過,文字不是由人發明創造的,是神傳授給人的。簡化字的結果是導致了中國人基本同過去的歷史、自己的根源給割裂開了。自從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開始,中國人就已經開始捨本逐末,追隨西方的文明了。文字組合方式變了,文字的形狀也完全改變,深邃的內涵還會有多少?尤其是無神論占據了統治地位之後,中國人的頭腦裡,只剩下一點點歷史的影子而已。還有點感覺能力的人,只能在那裡遙望「一個王朝的背影」、「夢裡回到唐朝」;愚昧而狂妄的人,則開始對歷史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了一己一派之私慾而踐踏歷史。認殺人如麻的邪魔做英雄(黃巢、張獻忠、洪秀全),說教化終生的聖賢是反動(孔子、孟子),斥敬天地事神佛的人為愚昧。現在人頭腦裡的歷史,完全是魔幻的歷史。
古語,不注重界定字詞的具體內涵,與整個社會的環境有關。因為人的感知手段豐富多樣而內涵廣大。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