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日本地震位置與預測不符或再發生強震

【正見新聞網2011年03月16日】

日本位於三個大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以及鄂霍茨克板塊交界處。此次發生的日本強震震中位於日本海槽的南端,是由鄂霍茨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引起的。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3月16日報導,儘管周五的日本地震是該國歷史上有記錄以來最強的一次,引發了強烈破壞和大規模海嘯,並導致核電站事故,給日本造成了嚴重損失。但是專家表示,這次的強震可能還並非人們預料將可能發生的“超強地震”。這並不是說9.0級的地震還不夠大,還是因為這次地震發生的地點和理論不符。

長期以來,地震學家們一直認為日本正醞釀著一次強震,這一強震的震中位置則將是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的翻版,即其發生地是位於一條非常靠近東京的斷裂帶上。那次大地震幾乎摧毀了東京,造成大約14.2萬人遇難。

日本地質情況複雜,這是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日本位於三個大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以及鄂霍茨克板塊交界處。這三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日本地震活動頻繁發生。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震級估計為7.9級至8.4級之間,其原因是菲律賓板塊向日本大陸發生碰撞擠壓,地震的震中位於東京附近的一條斷裂帶:相模海槽(相模トラフ,)。

而上周的地震發生地相比之下更加偏北,位於日本海槽的南端,是由鄂霍茨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引起的。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活動版塊和海床製圖實驗室主任克裡斯·歌德費因格(Chris Goldfinger)說:“大部分專家都沒有料到在那個地方會發生那麼強烈的地震。”這是因為日本海槽附近在過去的數千年內一直不斷在發生著較大的地震,但從來不會出現這樣的超級強震。

對於這一觀點,來自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伊萬斯頓分校(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Evanston)的地球物理學家賽斯·斯特恩(Seth Stein)表示贊同。他說:“長期以來,日本人一直在為一場大地震做準備,但是他們預計地震的發生地應當更偏南,基本上位於東京灣附近。”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此次的地震還造成了整個日本平移了約2.4米。

地震預測是偽科學?

但專家們同時也指出,這並不是說日本海槽在地震學上是不活躍的。羅伯特·耶茨(Robert Yeats)教授指出:“日本北部歷史上不斷發生著地震。”他是俄勒岡州立大學科瓦利斯分校的地質學專家。

而西北大學的斯特恩教授指出:“問題就在於,我們缺乏足夠長期的歷史資料來判斷一處地點可能發生的最強地震的震級是多少。”

即便對於日本也是一樣。要知道,儘管不是如現代地震學資料那樣精確,但是日本保存有1100年來該國發生的地震的記錄。

按照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地震風險評估項目的高級研究科學家大衛·安普蓋特(David Applegate)的說法:“近期的歷史記錄無法幫助我們預測會發生什麼。”

因此,專家們認為,目前仍然存在著在更加偏南的相模海槽再次發生一次超強地震的風險。

大地震前已有預測

但歷史地震記錄並非科學家們進行地震預測的唯一手段。

舉個例子,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耶茨的說法,東京大學有一位地震學家池田康隆(Yasutaka Ikeda)曾使用GPS技術對日本海槽沿線的板塊擠壓應力進行了精確的測量。

之後,池田教授將測得的地質應力積累的數據於已經發生的地震中所釋放出的能量進行對比。

他得出的結論是:就積累的地質應力釋放而言,本世紀內這裡發生的地震還不夠多。因此他得出結論,應當還會出現一些強震——比如這一次發生的特大地震。

這次地震發生時,池田教授正在中國訪問。但即使是他,得到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他在一份發給國家地理的電子郵件中說:“我可是從來沒有想到過在我的有生之年會發生這樣的強震。”

日本大地震前曾發生前震

直到事後,人們才猛然意識到,這次的地震其實是有前震的:3月9日,也就是大地震到來前兩天,同一地區曾發生過一次裡氏7.2級地震。

但一般而言,在這樣規模的地震之後,應當是更多更小的餘震,而不會出現再次這樣巨大規模的強震。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安普蓋特教授說:“許多7級左右的地震之後都會出現逐漸減弱的餘震。而這一次,直到事後,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才猛然意識到,那一次的7.2級地震其實只是一次前震。”。對此,他表示,發生這樣的事件的機率僅有大約1/20,非常罕見。

而在地震後的3月11日,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召開的一場吹風會上,署長克萊格·福格特(Craig Fugate)表示:“這一切的底線是一點,那就是地震到來時可能是沒有警報的。”

他說:不論我們修建多麼堅固的抗震設施,地震引發的海嘯和強烈的地面晃動還是會多多少少造成損失。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