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名流聚首神韻 艾美獎得主盛讚

【正見新聞網2011年04月30日】

2011年4月29日晚10點,帕薩迪納市政劇院內氣氛熱烈,現場觀眾難掩內心的喜悅,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舞台上謝幕的神韻演員。神韻紐約藝術團全球巡迴演出在洛杉磯的第二場晚會圓滿落幕。晚會現場來自藝術界、政界、商界等的各界名流精英被神韻所呈現的五千年璀璨中華神傳文化的精粹所折服。

兩次艾美獎得主、知名歌曲作家:樂團真是棒極了

格洛麗亞•思科列夫(Gloria Sklerov)太太是具有25年經驗的資深歌曲作家,她的歌曲作品兩次獲得艾美獎,並獲得廣播音樂公司大獎(BMI Awards)等獎項,她曾經為美國頂級歌手Kenny Rogers, Cher, Kim Carnes等寫歌曲。看完演出後,她對記者說自己對舞蹈《大清格格》尤其感興趣:“這是道地的中國服飾,這讓我了解了以前所不知道的,我以前從未見過這樣的鞋子!”

作為音樂家,她對神韻樂團稱讚不已:“樂團真是棒極了!來看這場演出,同時又能親耳聆聽眾多的音樂家表演,這真是非常令人欣喜。你知道,你可以在演出中同時欣賞到各種藝術天賦。”

思科列夫先生表示自己最喜歡舞蹈《梅》,思科列夫太太接過話題說:“啊,那是一個傑出的作品,編舞非常非常美,我真的非常欣賞其中展示的天賦。”

最後思科列夫太太總結說:“演出的整體質量非常好,我特別喜歡動態天幕和舞台上的演員互動。服飾太美了,演員美麗,服飾也美麗,音樂家們功底深厚,舞蹈非常精確、令人愛不釋手!”

州政府機構財政主管:最喜歡演出的價值觀

阿裡克斯•斯密斯是一加州政府機構財政主管。他帶著12歲的女兒前來觀看演出。他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演出!非常優美,非常矯健。有很多故事劇節目和精神修煉內涵—我非常喜歡。”

阿裡克斯對《梅》的節目情有獨鍾。“我最喜歡的是《梅》的節目,非常令人視覺興奮。”他對演員的體力和耐力感到驚喜:“非常不可思議,非常非常有天賦的演員,個個技術嫻熟,身手不凡。他們輕盈的步伐令人驚嘆,很多時候他們好像是在飄移,而不是在行走。”

神韻樂團東西方樂器的共同演奏讓阿裡克斯開眼界:“非常好,非常有趣,他們有一些獨特的我不熟悉的聲音,但我覺得很喜歡。”

最讓阿裡克斯喜歡的是演出所表現的價值觀。他說:“非常好。我認為那是演出最重要的部份,我最喜歡這部份,例如和平、誠實、人權。”

阿裡克斯的女兒說:“我喜歡—這很有趣。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她尤其喜歡演出中豐富多彩的精美的服飾。最後,阿裡克斯表示自己期待著明年的演出。

公司總裁:非常壯觀且具有原創性

分部遍及南加20多個城市的沃爾特斯電子批發公司總裁John Walters和女兒是第二次來觀看神韻。

他表示去年在洛杉磯音樂中心觀看的神韻演出既優美又獨具特色,而今年的節目和去年一樣美妙:“美麗的長袍和道具,每一個舞蹈在時間順序的配合上都絕對完美,非常壯觀且具有原創性,所有這一切都和你在其它舞台上看到的不同。”

修女觀神韻 感受心靈昇華

神韻紐約藝術團在洛杉磯帕薩迪納市政劇院的演出,吸引了幾位修女前來觀看。演出結束後,修女們等在劇院外面,依依不捨地向藝術家們致謝和道別。她們說:“我們簡直不願離開。”她們在觀賞神韻過程中,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昇華。她們發現,藝術家們追求的是一種與神合一的境界,這使她們感到深深的共鳴。

共四位修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其中兩位是華人,另外一位白女修女在中國出生,中共掌權後全家被迫離開中國。因為出家人的謙遜和低調,她們沒有留下名字。下面是記者整理的採訪實錄。

感受到心靈的昇華

我出生於上海,小時候接觸的都是中國文化,所以來看這場演出順理成章。中共在中國掌權後,我被迫離開中國。因此看到晚會中表現中共政權迫害信仰的內容,很容易產生共鳴,這個節目使人傷心。

神韻的舞蹈非常啟迪人心。極為美麗,精巧細緻,使人振奮,有一種使人心靈提升的力量。很顯然,舞蹈演員和歌唱家都有精神信仰,而我們也有信仰,所以很容易產生共鳴。

《梅》這個舞蹈格外美麗。我們是修女,很容易和那些“頑皮的小和尚”認同,很容易理解他們打瞌睡、他們的頑皮。天幕太漂亮了,使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天幕上的美麗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演員們追求的是與神合一的境界

演員們那種對中國文化的深深的愛,歌舞背後的精神,讓人深受觸動。比如女高音歌唱家耿皓藍的《盼望》,體現出藝術家們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擴展和與神合一的境界。我們也有這樣的盼望,因此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在劇場裡看到神佛對人的保佑,這對我們的信仰是一種肯定,感覺很美妙。我感到“昇華”,人看到天國世界的時候,心靈會有一種升騰的感覺。這樣的節目非常獨特,非常令人欣慰。

節目非常精彩。即使你不懂其中的任何內涵,仍然是非常美的。舞蹈非常完美、毫無瑕疵,我相信每個觀眾都看得很開心,不管他能否理解其深刻內涵。

演員們沒有自我 他們在分享對神的嚮往

看演出的時候,感覺不到演員們的自我(ego),看起來更像是靜坐、給予他人、與人分享對神的嚮往。我感到整個團體就像是一個人。他們合作無間,沒有人想出風頭。

看芭蕾的時候,你能看到領舞演員非常突出。神韻藝術團也有一些領舞演員,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張揚,沒有那種“我來了”,“每個人都要看我”的那種感覺。他們(領舞演員)一次又一次地徹底融入整個團體,這也是非常獨特的一點。

有一個演員說,為了跳好舞,他們追求一種純淨的狀態,這種純淨在演出中表達出來了。
有幾個表現信仰者的舞蹈感動得觀眾落淚。有些演員可能自己受到了迫害,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異國,很可能舞蹈反映了他們自己的經歷。

前演員:神韻鼓勵我了解更多中國文化

米根•亨利(Meagen Henry)曾經做過多年影視演員,也做過舞蹈演員,目前在一家電視動畫公司工作。這是她第一次看中國古典舞,她完全被中國舞獨特的舞姿折服了。

“我非常高興見到這些演員,這真是非常美好的經歷!”她說,“非常精彩,非常可愛!他(她)們的技巧好得不可思議,姿態優雅,平衡性好,編舞豐富多彩,而且每一個舞蹈都有一個主題。”

美的藝術不僅鼓舞人心,而且激勵人學習新的知識和文化。亨利女士說,看神韻使她產生了更多的了解中國文化的願望——了解中國過去的文化和今天的現實。

神韻晚會的動畫天幕獨具一格,給供職於動畫公司的亨利女士留下深刻印象。“動畫天幕有助於講故事,告訴觀眾演員的身份,”她說,“因為如果演員突兀地出現在舞台上,那麼觀眾會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她們究竟是誰。”

演員們精巧複雜的手的動作,引起了亨利的極大興趣。她說,她坐在座位上,試著去模仿演員們手的動作。

“神韻引起我強烈的共鳴”

印度裔土木工程師阿吉特•巴姆拉(Ajit Bhamrah)先生看過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帕薩迪納市政大劇院的第二場演出後,對記者表示,神韻引起他的強烈共鳴。

巴姆拉先生是連續第二年觀看神韻晚會。他說,“演出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很多精神、感覺和觀念,都和印度哲學非常相像。因此,主持人用英語略作解說之後,他就可以完全欣賞和接受這些故事。”他舉例說,神韻舞台上呈現的創世主轉生成人,而人有機會見到轉生成人的創世主;人要經過多世輪迴等等主題,都和印度哲學非常相像,讓他感到很親切。

巴姆拉先生指出,更重要的是,演出用舞蹈的方式把這些文化主題呈現出來,舞蹈動作和一切輔助元素,都盡善盡美,非常出色。他發現,“舞蹈的編排,看起來行雲流水,輕鬆愉快,實則有很高的難度,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做到。”

巴姆拉說,雖然他以前並不知道這些故事,可是“本能就感到很親切”“感到共鳴”。他認為,晚會既表現了古老中國的文化基礎——智慧、哲學、和一切美好事物,也表現了在當今中國這些美好傳統遭到當局的破壞,而二者形成鮮明對照。“這些都使我感到共鳴,”他最後說。

房地產商:對中國文化的美麗再現

房地產商大衛•亨利(David Henry)認為,神韻是對中國文化的美麗再現。

“我從晚會看到不同地區的中國文化,從蒙古草原到南海之濱,不同的文化和亞文化,”亨利說。“而且,我還了解到現在的中國。這些故事通過舞蹈表達出來,可是在現在的中國,藝術家們卻不可以表達類似的主題。”

一向對宗教文化很感興趣、並且十分欽佩和尚的亨利,看到神韻對精神信仰的呈現,非常興奮。“我知道佛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神韻當中,我看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宗教,關於人的靈魂輪迴轉世的學說,我覺得非常美。”

神韻獨一無二的天幕創意,令亨利大感驚奇。“動畫天幕和舞蹈演員互動,有時天幕上的人物出現在舞台上。我覺得非常美麗,非常有創造性,尤其是非常有助於表現人間世界和天國世界的過渡。”

神韻舞台上的很多細節都令亨利大為著迷,不過他印象最深的是舞蹈演員的微笑。演員們手的動作,他覺得很像某些信仰體系中吸收和發放能量的手勢。

服裝設計師: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阿罕布拉市的服裝設計師路易斯.蘇利斯說,儘管自己生活中華人聚居的社區,但是除了知道中餐很好吃外,對中國的文化並不了解。看了神韻演出後,他說:“我很想知道那個被警察奪走的書講的是什麼。我對此一無所知,但是有朝一日我要了解裡面的教導。”

“我知道神韻演出來洛杉磯巡迴已經好幾年了,然而卻從來沒看過。我很想看,現在終於看到了,並且留下了深刻印象,”走出劇場,蘇利斯仿佛仍沉浸在神韻晚會所創造的意境中:“舞蹈的主題和整個演出的主題——生命的意義,讓我不勝感激,而且非常喜歡。”

蘇利斯表示喜歡所有的節目,而最觸動他的是舞蹈《梅》:“那個節目太動人了……有時候我們是需要這種生命之美的觸動,來提升我們的生活、感情和精神。太美了,我要再看一遍。”

當被問及晚會的服裝和道具,蘇利斯說:“無論是誰設計的背景和服裝,他們是行家。真棒,絕對的……音樂也是,都是整體精神的一部分。”

最後他說:“在當今,我們需要一些美麗的瞬間來鼓勵我們珍惜生命,而今晚的神韻演出就是這樣的瞬間。”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