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公布最新火星照

【正見新聞網2011年06月13日】

美國宇航局的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以下簡稱HiRISE)拍攝了一組新的火星照片,展現火星表面的沙丘、沖溝、冰帽和隕坑。225幅新照片於4月6日至4月30日拍攝,6月1日對外公布,其中包括“好奇”號火星車可能登陸點的照片。登陸點照片越發重要,科學家將根據這些照片決定“好奇”號11月將在哪裡登陸。

HiRISE照相機安裝在繞火星軌道飛行的火星偵察軌道器上,服役時間超過5年,共拍攝了近1.9萬幅生動的火星照片。這架照相機性能卓越,能夠捕捉超過180英裡(約合289公裡)外,體積只有沙灘球大小的物體影象。

1.火星羅伯谷

火星羅伯谷(Lobo Vallis)暗淡的沙丘和波紋。風穿過這個山谷,速度很快,足以捲起沙子,將它們吹到其他地方。HiRISE照相機拍攝的這幅照片所呈現的並非火星真實面貌,這是一幅偽色照片,用以突出有趣的地貌特徵,同時賦予人類肉眼看不到的波長光線顏色。照片中,紅外線呈紅色,人類肉眼看來呈紅色的區域在照片中呈綠色,藍綠波長則呈藍色。

2.“好奇”號火星車可能的登陸點馬沃斯谷

照片於4月29日拍攝,呈現了“好奇”號火星車可能的登陸點馬沃斯谷。馬沃斯谷是火星上最古老的山谷之一,含有大量粘土礦物。在地球上,這種礦物只存在於液態水中。類似這樣的照片重要性越發突出,科學家將根據這些照片敲定“好奇”號登陸點。5月,行星科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羅維亞舉行為期一週的會議,討論4個備選登陸點的優勢,但最終並未敲定。美國宇航局將在6月或者7月選擇一個登陸點。

3.埃伯爾斯維德隕坑

埃伯爾斯維德隕坑,“好奇”號火星車4個備選登陸點之一。對這個直徑40英裡(約合64公裡)進行的光譜觀測顯示,埃伯爾斯維德隕坑存在頁矽酸鹽粘土。在地球上,這種礦物只存在於液態水中。左側的一個面積巨大的蜿蜒三角地帶說明,埃伯爾斯維德隕坑可能是一個乾涸的河流三角洲或者湖床。這是保存生命痕跡的最理想環境。

4.海臘斯盆地的沖溝

海臘斯盆地的沖溝。這個盆地是太陽系內最大的撞擊坑之一。如果是在地球上,這個盆地將從紐約一直延伸到休斯頓,寬度達到1400英裡(約合2253公裡)左右。沖溝的存在說明這個撞擊坑一度擁有流動的水。其他觀測發現顯示,海臘斯盆地土壤與岩石下方隱藏著水冰構成的大冰川。

5.金紅色斑紋的赤鐵礦

這幅偽色照片中的金紅色斑紋是赤鐵礦。赤鐵礦富含鐵,在地球上形成於液態水中。2004年,“機遇”號火星車在含有大量赤鐵礦的區域登陸,天文學家將其戲稱為“藍莓”。照片中的平原是卡普裡深坑(Capri Chasma)的一部分,這個深坑與“機遇”號的登陸地點類似。平原的存在說明火星表面土壤顆粒中含有豐富的赤鐵礦。

6.火星南半球一個尚未命名的隕坑

照片呈現了火星南半球一個尚未命名的隕坑,邊緣布滿波紋、凹坑和較小的隕坑。這些小隕坑是次級隕擊坑,由第一次撞擊噴射的物質撞擊地表形成,或者由其他小隕石最近撞擊地表形成。隕坑中央的尖頂暴露出火星土壤下方的岩床。

7.火星南極冰帽

這幅照片呈現的是火星南極冰帽的一部分。每年春季,凍結的二氧化碳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在冰帽上形成怪異的圖案。通常情況下,這些圖案非常接近圓形,因為南極各個方向照射到的陽光相同。但在這幅照片呈現的冰帽,這些圖案卻呈線狀,行星科學家將其形像地稱之為“指紋地貌”。這種地貌是被薄霜層或者鬆散冰晶覆蓋的沙丘,冰晶像沙粒一樣彈跳,在波紋中聚集。HiRISE照相機自2007年以來便對這種地貌進行觀測,觀測發生的變化同時確定這些怪區正在上演什麼活動。

8.蜘蛛地貌

照片呈現了乾冰氣化後形成的血管狀結構,行星科學家將其稱之為“蜘蛛地貌”。科學家認為這種地貌特徵在乾冰氣化後產生的氣體鑽出表面,吹動暗淡的塵埃形成。

9.達爾文隕坑

火星南半球直徑110英裡(約合177公裡)的達爾文隕坑,明亮和暗淡的土壤交替,景象十分壯觀。科學家並不清楚這些多色帶如何形成,它們可能是曾經的湖泊和淺海下方的沉積層。

10.沖溝

類似這幅照片呈現的沖溝可能在火星早期形成,當時的火星溫度更高也更濕潤。時至今日,這種地貌可能仍在不斷變化。HiRISE照相機定期監視這些地區,以尋找出現新地質活動的證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