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小學「讚美米飯」學生獲正面身教

【正見新聞網2011年12月02日】

1994年起,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與團隊以高速攝影技術來觀察水的結晶。他們發現“水”能夠接收到來自聲音、文字、音樂、意念的訊息,並且出版了《來自水的訊息》系列,證明帶有“善良、感謝、神聖”等的美好訊息,會讓水結晶成美麗的圖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訊息,會出現離散醜陋的形狀。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最近廣東天河區華成小學三四年級學生中熱烈討論“米飯實驗”。這個實驗緣於上月初該校播放的科學紀錄片《水知道答案》。為親身驗證人的行為舉止是否能對事物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米飯實驗在三四年級學生開始推廣,孩子們可自願參加。

根據著名的三碗米飯實驗,對米飯的態度不同,結果也會不同。說好話的會發酵,散發出香氣;用力罵的會變黑髮臭;而不理不睬的更糟糕,甚至會流出髒水。

華成小學四年級學生馬昊,從10月初開始嘗試米飯實驗。在讚美的米飯瓶子上,他畫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在謾罵的米飯瓶子上畫了一個又丑又大的豬頭,而在不理睬的那瓶上什麼都沒畫。為了顯示“讚美米飯”的尊貴,小馬昊還親手用卡紙做了一張小沙發,讓米飯能舒服地坐著。對不理睬的那瓶則剪了一個小方塊做毛毯。

每天早上上學前、晚飯後、睡覺前,小馬昊都會對讚美的米飯說上三四遍甜甜的話。

“讚美的話幾乎每天都會不一樣,會說‘你這麼漂亮,我捨不得扔了你啊!’”,對責罵的米飯,小馬昊也毫不留情:“媽媽教了我一些罵人的話,我會說‘你太噁心了,我要教訓你’。”

“媽媽對我做米飯實驗沒什麼意見,就是我哥哥不喜歡。”小馬昊說,在讀高二的哥哥很討厭米飯變壞後的臭味,還曾經撕掉他為米飯做的小沙發。“所以我那時每天都趕緊把米飯拿出來,藏在書櫃裡,等哥哥從冰箱拿完吃的再放回去。”

“爸爸媽媽都笑話我,說我對米飯比對爸爸媽媽還好。不過,他們都由得我做的。”小馬昊說。

而其他參加實驗的學生卻未必有這麼幸運了。小馬昊的同班同學嘉鎣告訴南都記者,自己11月初也做了米飯實驗,兩三個星期後米飯有些許變化,但被媽媽倒掉了。“我很想再做,但怕被媽媽罵。”

小馬昊的另一位同班同學彥霖則想出了逃避爸爸責怪的方法。“我會調好鬧鐘,在爸爸起來前趕緊從冰箱裡把米飯拿出來,跟它們說兩次話。不然爸爸起來後肯定會說我傻。”為了做米飯實驗,彥霖每天6點多起床,牙都沒刷直奔冰箱,但一個月後還是難逃被爸爸倒掉的厄運。“被罵的米飯發出一陣陣的臭味,爸爸實在忍受不了了。媽媽還挺支持我的。”

一個月後,奇蹟發生了。一直被讚美的米飯還是白白的,只有一點黃,被用力罵的米飯變得又黑又臭。“爸爸一打開冰箱就不停地罵‘臭死了’。”

而原本應該變得更臭的不理不睬的米飯,在小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變黃了。“可能是那張小毛毯起了作用吧。”小馬昊天真地猜想。

做完這個實驗,小馬昊也有了改變。“現在生氣了也不敢隨便罵人。以前跟哥哥搶電腦玩,總會罵哥哥欺負自己,現在不敢了,怕哥哥的心變得跟那碗米飯一樣黑。”三年(2)班的班主任溫老師說,自己在一年前就看過米飯實驗,當時不確定實驗的真實性,但啟發了自己教育孩子要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多表揚他們。“看到脾氣很強,會賭氣不上課的學生,自己也有了耐心,試試發掘他的優點,用表揚取代了罵。”

三、四年級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愛心小組,讓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學生每天發現組員的優點,讚美他們。“以前上課回答問題,有的同學說錯了,其他同學會起鬨說‘你說錯了’。現在,他們會先說一句‘他說得很好’,‘我補充一下’。回答錯了的學生也得到了肯定,舉手發言的學生變得更多。”溫老師說。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