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巴基斯坦古代佛教遺址塔克西拉

【正見新聞網2012年01月30日】

塔克西拉(Taxila)考古遺址位於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塔克西拉城,今拉瓦爾品第西北35千米處。它是南亞次大陸西北部著名的古代城市遺址。1980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塔克西拉是印度次大陸最早有人居住的地區之一,地處連接中亞和西亞的通商道路“絲綢之路”上,其歷史可上溯到史前時期。自公元前10世紀中葉起,該城即為犍陀羅地區重鎮。公元前6世紀時為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公元前4世紀末已成為南亞次大陸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孔雀王朝時期接受佛教,並定佛 教為國教,塔克西拉城成為信徒雲集、香火繁盛的佛教聖地。進而發展成為宗教、哲學、藝術的研究傳播中心。其後歷經大夏、塞人和安息人的統治。至1世紀~2世紀貴霜帝國時期達於極盛,3世紀後逐漸衰落,8世紀後荒廢。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塔克西拉地名來源的傳說:“竺剎羅,漢言戴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玄奘到此時,城已荒涼。

莫拉默杜拉是位於山谷中的一座寺院。

斯爾卡普城市遺址,是最重要的遺址之一。

莫拉默杜拉遺址出土的佛塔,這一式樣成為後世佛塔的基本結構。

遺址於19世紀被發現。1912年~1934年和1944年~1945年,英國學者J.H.馬歇爾和M.惠勤先後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巴基斯坦獨立後,本國考古工作者繼續發掘工作。

塔克西拉的史前遺址有兩處:中石器時代的坎波爾石窟,深3米,寬7.6米,高3.65米,出土了大量器皿;薩拉卡拉的史前時期古墓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共4層,總高度達5.5米,墓地內有大量石板封頂的墓穴。

遺址按時代先後可分為三個部分:比爾丘、錫爾開普和錫爾蘇克。比爾丘屬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遺蹟保存甚少位於比爾丘之西北的錫爾干普在大夏、塞人和安息人統治時期(公元前2世紀~公元1世紀)是一座軍事要塞,四周環繞著長度是5.5千米,厚度是4.5米到6.58米不等的白石牆,城內街道和街區等有古希臘特色,遺址中發現的希臘式及仿希臘式的遺物較多。位於錫爾開普西北的錫爾蘇克,是貴霜帝國統治時代(1世紀末一3世紀)建造的都城。城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長約1400米,寬約1。100米,有城牆環繞,其方形街區的布置和錫爾開普近似。

佛陀苦修像,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一座純金的佛陀造像,有三頂華蓋。

犍陀羅風格的佛像造型,有著西方人的面孔和羅馬式的寬袍。

莫臥兒帝國時期的吉祥天女原木塑像。

在以上三個城址內和它們的四郊,發現有各類宗教遺蹟,而以佛教最多。重要的佛教遺蹟有達磨拉吉卡和莫赫莫拉都。前者兼有佛塔和僧院,後者則以僧院為主。塔克西拉的佛塔塔身高聳,層級甚多,和率堵波式圓冢不同,獨具特色。

塔克西拉城址flJ土了大量遺物,現保存任當地的考古博物館,其中以反映希臘風格和佛教藝術者為最多。錫爾開普城址曾出土了33件石刻梳妝盤,盤內浮雕出男女嬉戲、酒宴、希臘諸神以及海馬、葡萄藤等圖案,具有濃厚的希臘風格。還出土有希臘神像的浮雕、陶塑及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柱頭等。從佛教的遺物中也·叮看到印度和希臘風格的融會,例如達磨拉吉卡佛塔的石刻溝上刻_i印度仙女形像,但卻以希臘渦卷花草紋為裝飾。此後屬貴霜時期的錫爾蘇克遺址有典型的融會印度、希臘風格的雕像、菩薩像以及佛傳浮雕作品出土。

塔克西拉遺址是佛教和犍陀羅藝術的主要中心,它融會了本地及外來的文化藝術風格,在南亞、中亞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