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長城 1/3已丟失千瘡百孔

【正見新聞網2012年08月11日】

長城曾是中國古代最牢固的邊防設施,但如今,它卻無法抵禦風沙侵蝕和商業異化。焦點外的長城,正在自然和人為的雙重作用下慢慢消失。


  
2012年8月6日,河北張家口市大境門段長城牆體發生嚴重坍塌,坍塌長度達30米,大境門的門洞上方寫著“大好河山”。導致坍塌的原因除了雨水沖刷,還因為這段城牆年久失修。

2012年8月6日坍塌的城牆自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包磚後一直堅持到現在,基部的磚石酥鹼化嚴重。這段城牆1992年曾倒塌過,張家口市進行了檢修,但20年後這段城牆再次倒塌。圖為2012年2月18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大境門段長城城體。
  
中國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2009年,國家文物局公布了明長城調查數據,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大約為6000多公裡。圖為甘肅武威縣境內的明長城烽火台。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曾說,按照《長城資源保存程度評價標準》,明長城中,已消失的部分占總長度的三成。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為兩種。自然因素包括地震、山體滑坡、風雨侵蝕等。人為因素包括交通及其他工程建設、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不當開發利用和任意修繕等。圖為寧夏鹽池縣附近的一段長城。

與自然因素的緩慢不同,人為因素快速又充滿破壞性。1999年,內蒙古包頭市交通部門修建公路,將趙長城部分遺址夷為平地。2002年,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修公路向農民征石頭,農民上山把長城拆了,以15元一拖拉機的價格,把1000多裡的長城磚賣給了建築商。2003年,河北省唐山市因旅遊景區開發拆毀部分紅峪口段長城。圖為2003年11月21日,秦皇島市紅峪口長城因修路被挖開14米。

陝北榆林地區,長城附近的人們為了生存,甚至將窯洞直接挖到了長城上。因為長城上的土質非常堅硬,而其他地區都多沙少土。

在西北地區,人們開荒種地、放牧致使長城受到難以逆轉的損害。植被被破壞導致長城牆體裸露在外,自然損毀嚴重。甘肅山丹縣硤口村,村民帖國泰每天早上七點就出去放羊,羊圈就修在長城下,長城上打個洞就是羊圈門。

對長城進行保護並不容易,嘉峪關長城保護研究所所長稱,整個長城沿線的保護整體都存在著貧富不均的問題。

萬裡長城遺址在今天可以分為景區和非景區兩類,人們所熟知的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等已經開放的景區長城加起來也不過1000公裡,而古長城真正的主體恰恰是那些盤桓在高山峻岭戈壁荒灘之間無人管理的殘垣斷壁。八達嶺長城,它讓長城的形像深入人心,但是也讓很多人誤認為全國的長城都跟它一樣,是磚石結構的。

八達嶺、山海關這樣的景區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寵兒,財政撥款也相對傾斜,僅嘉峪關長城的一次整體維修就要投入近2000萬元。而暴露在曠野的長城,因為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就會在各種自然和人為的損害中逐漸消失。圖為2002年5月23日,一名中國工人在布置環保展板,展板上寫著“生態效益巨大,經濟效益可觀”。

2011年11月21日,位於延慶的八達嶺殘長城景區將道路進行了整修,沿著平坦大道直達景區腳下,新設置了寬闊的停車場,同時為保護長城古建築,方便遊人保障安全特別修建了防護欄杆,增設了指示標誌牌。

旅遊業的發展能帶來財政收入,也帶來了對旅遊資源本身的破壞。2012年,英國《衛報》點評全球遭旅遊業破壞的名景,中國長城與澳大利亞大堡礁、英國巨石陣等一同上榜。

在竭力挖掘長城資源的名單中,有一個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2000年,時任右玉縣長的高厚提出發展“生態旅遊”,詳細指出將圍繞殺虎口長城建設旅遊區,“預計投資1.4億元,建成後每年可增加旅遊收入100萬元,相關產業可增加收入1000萬元”。圖為2012年2月16日,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被重新修建後的殺虎口全景。當地政府為開放生態旅遊將原本明代長城遺址進行部分拆除重建。

旅遊開發確實為右玉縣帶來了實惠。資料顯示,2011年右玉縣全年接待遊客83.42萬人次,旅遊收入7.98億元。但諷刺的是,殺虎口旅遊開發後,昔日人跡罕至的三十二長城,卻忽然熱鬧起來。右玉人說,“現在遊客來右玉,都不看殺虎口了,直接到三十二長城那邊看原汁原味的古長城。”圖為2012年2 月16日,山西右玉縣殺虎口,一位市民走過現代和明代長城接壤處。

長城的破壞很容易,但維修卻非常困難。2011年,北京懷柔河防口長城進行修繕時,工程師稱,“對長城的修繕要保持最原始的方法,用古人的方法,用長城本來的牆磚去修繕,不摻雜現代的工藝手法。”這一方法的含義是,“修繕完全採用原始方法,長城修繕中負責運輸材料的竟然是十幾頭騾子。”圖為2009年 4月27日,八達嶺東溝段殘長城修繕。舊城磚、老白灰,長城修繕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所有用料都要由騾子馱、工人肩扛手託運上來。

有了財政收入的誘惑,各地紛紛重建或維修長城。2008年3月20日,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古城6000米長城維修工程進入衝刺階段。這一開始於2003年的工程耗資近20億。而在維修之前,山海關關城西南北三座城樓均已損毀。CFP

2009年7月13日,秦皇島,遊人在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參觀長城文物。山海關長城博物館是全國布局規模最大、展出內容最為豐富的長城博物館。

民間的自發行動也並不順利。1999年楊永福自籌資金修復嘉峪關石關峽長城,被譽為“中國農民修復長城第一人”。2008年上半年,為了還清外債,楊永福開始想將石關峽長城經營權以500萬底價向社會公開拍賣。楊永福告訴記者,2007年4月25日他完成了此長城最後的250米。但卻欠外債大約100 多萬,對上門討債的債主,他心裡有一種負罪感。

儘管官方與民間都在做著保護長城的努力,但如同《南方周末》在一篇文章《1/3長城丟了》中所寫的一樣,“那座輝映在星光與月光下的長城。那座浸浴在夕照和晨曦下的長城……現在早已千瘡百孔”。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