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藺再次發現逾200個恐龍足跡

【正見新聞網2014年11月28日】

繼先後四次發現恐龍腳印化石後,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又發現了一組恐龍行跡化石群。這一次發現的恐龍行跡化石群,一共有200多個恐龍足跡。該處地點位於該鄉漢溪村二組(小地名:石廟溝),距離上次發現恐龍足跡的石鳳窩僅3.5公裡。

“我先後來這裡找了十多次,終於有了新的發現。”古藺縣桂花鄉政府工作人員稱,發現地點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石板灘及巨石上的恐龍行跡化石群,都是他新發現的。這200多個恐龍腳印,類型至少包括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等。

國土部專家剛走古藺又發現了恐龍行跡化石

繼漢溪村三組(小地名:樓閣岩石鳳窩)7萬多平方米的石板灘上發現600多個白堊紀恐龍行跡化石後,古藺桂花鄉政府工作員又有了新發現:距離該地點僅3.5公裡的石廟溝,20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掀開了神秘的面紗。

“就在3天前,國土部的古生物專家還曾專門來桂花鄉實地考察,確定了樓閣岩石鳳窩為東亞面積最大、肉食恐龍行跡最長的區域,並建議瀘州申報建立地質公園進行保護。”昨晚7點半左右,徐挺依然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稱他自己也沒想到會新發現恐龍腳印。

工作員說,該化石群大多數分布在山上滑落下來的嶙峋巨石上。據他初步統計,這十餘塊巨石上分布著200多個恐龍足跡化石。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長60cm、寬54cm,最大的獸角類恐龍足跡,長30cm、寬33cm,最小的是鳥腳類恐龍 足 跡 ,長寬都不足10cm。另外,還有一些分布在石板灘上,形成一道近10米長蜥腳類恐龍行跡,該行跡跡由多個足跡組成。

化石保存完好與此前發現的腳印極為相似

工作員根據現場初步推測,恐龍足跡化石能得以顯露,是地質變化時岩層在傾斜的過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石板上部岩層滑到了山下。“山腰以上形成巨大石板灘,目前在石板灘上還沒有發現恐龍行跡化石,山下形成了嶙峋‘巨石陣’恐龍行跡奇觀。”

工作員根據先前專家組傳授的經驗分析,裸露恐龍足跡化石得以保存至今,是因為該化石群地處原始森林地帶,被原始森林覆蓋保持了充足的水分,使得恐龍足跡化石不易風化,地勢偏僻人口稀少,人為的破壞小,才使得腳印化石群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工作員認為,該恐龍行跡化石點的再次發現,將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地質、古生物專家研究川南地區古地球環境、古生物、恐龍演化、史前植物演化等,提供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將為瀘州地區申報省級乃至國家級地質公園增加砝碼。

化石特點

一 絕大部分保存完好

二 獸腳類與蜥腳類恐龍交叉分布

三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負型足

四 恐龍化石的形態與石鳳窩的足跡極為相似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