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電腦恐永遠無法和人腦相比

李少維

【正見新聞網2021年08月30日】

人們現在常常把電腦和人腦相比,美國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費爾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Barrett)提出,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費爾德曼-巴雷特也是大腦神經學方面的專家,她撰寫了《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Seven And A Half Lessons About The Brain)一書。

她對人腦的運作有著獨到的見解,她覺得當下流行的「神經元就像硬體、思維就像軟體」這樣的比喻並不恰當。她最近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科技》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提出人腦和電腦在多方面存在本質上的區別,電腦永遠不可能做成像人腦一樣。

她說,電腦由固定的元件組成,造好後總是維持固定的工作組合,而人腦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大腦內部的神經元隨時都在經歷著重新組合的變化過程。

電腦把信息以文件的方式存儲在內部,而信息在大腦裡面完全不是以文件的方式存儲。大腦的記憶也是一個隨時在重新構建的過程,同樣的記憶,人們在不同時期回憶的時候有著不同的表述。

再者,大腦自然就具有各種隨機應變的理解力,而電腦的人工智慧經過大量的訓練,也達不到這樣的效果。費爾德曼-巴雷特舉例說,人工智慧訓練後,根據那種綠色的葉子和黃色的小花,可以識別蒲公英,就是認為它是一種植物。

而人腦在不同的情境下,把蒲公英看作完全不同的東西。在花園裡勞作的時候看見蒲公英,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把它當作惱人的雜草除掉;在孩子們送給自己的花束裡面看到來自蒲公英的黃色雛菊,人們感到欣慰;在沙拉裡面,人們把它當作具有草藥功效的健康蔬菜,開心地把它吃掉。

另外,大腦和身體有著複雜的互動關係。大腦要控制身體多達6六百多塊肌肉,心臟每天要泵出最多可達7,500升的血液,裡面含有各種荷爾蒙和其它化學成分。所有這一切都要協調運作,人體才能消化食物、新陳代謝,提供生存和抵禦疾病所需的能量。

大腦除了在控制身體之外所產生的各種「感受」又與來自身體的狀態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大腦學到的知識、聽到的聲音、聞到的味道、嘗出的滋味和碰到的物體,又受到身體的影響,而這一切都在大腦意識不到的情況下運作著。

電腦是人腦模仿自身設計製造的,在人腦對很多機制都不明確、可能永遠也不會完全了解其具體運作機制的情況下,怎能造出和大腦一樣的電腦?

費爾德曼-巴雷特說,「電腦就像人腦」永遠只是個比喻,比喻是為了幫助人們理解事物;現在,這個比喻給人們造成了錯覺。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