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2年12月26日】
編者按:古往今來,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孜孜不倦,那深邃的天空裡的點點繁星,到底是什麼樣的形態、結構?它和我們人體是什麼樣的關係?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天文學家窮其一生也難窺探其一點。宇宙之奧秘,非人類的技術所能及。不過中國的道家早已告訴我們,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則在他的一系列著作裡對宇宙的起源和結構及宇宙與人類的關係有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www.falundafa.org網站閱讀相關的書籍。我們這裡為開拓讀者的思路,為大家呈現現代天文學家用最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窺探到的一點點壯觀的宇宙景象。
2022年12月16日,據美國宇航局(NASA)報導,科學家們使用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旋渦星系 NGC 6956 進行成像。在漆黑的背景下,旋渦星系NGC 6956的藍色漩渦顯得格外耀眼。
圖像來源:NASA, ESA, and D. Jon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ta Cruz); 處理: Gladys Kober (NASA/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NGC 6956是一個棒旋星系,是一種常見的中心有棒狀恆星結構的旋渦星系。這個星系位於距離我們2.14億光年的海豚座。
棒旋星系是宇宙的後來者。 許多旋渦星系的中心都有橫條。 棒星系很容易區分,因為它有明確的中央棒和長臂,它們鬆散地圍繞著它的核心盤旋。 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旋渦星系,包括我們自己的銀河系,都包含一個棒狀結構。最近的研究表明,現在星系中的棒狀結構比過去更常見,這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重要線索。
科學家們對 NGC 6956 進行成像,以研究它的造父變星,這些變星是定期變亮和變暗的恆星。 由於造父變星的周期是它們亮度的函數,科學家們可以測量這些恆星從地球上看起來有多亮,並將其與它們的實際亮度進行比較,以計算它們的距離。 因此,這些恆星在確定宇宙物體的距離方面非常有用,這是測量銀河系外物體最難的信息之一。
這個星系還包含一顆 Ia 型超新星,它是一顆逐漸從伴星吸積物質的白矮星爆炸。 像造父變星一樣,這些類型的超新星的亮度以及它們隨時間變暗的速度使科學家能夠計算它們的距離。 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從造父變星和 Ia 型超新星收集到的測量結果來完善我們對宇宙膨脹率(也稱為哈勃常數)的理解。
資料來源:https://www.nasa.gov/image-feature/goddard/2022/hubble-captures-majestic-barred-spi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