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瑪雅人如何預測日食:天文學智慧的永恆光芒

【正見新聞網2025年11月04日】


德勒斯登手抄本的幾頁,描繪了日食、乘法表和洪水(來源:公共領域)

古瑪雅文明(約公元前2000年至16世紀)以其高度發達的天文學聞名於世,他們不僅僅是精準的觀測者,更是巧妙的數學家,將天空的運行與日常生活、宗教和預言緊密結合。瑪雅人通過世代積累的觀測數據,發明了複雜的曆法系統,能夠預測日食、月食、金星周期等天體事件。這種成就令人驚嘆,尤其是在沒有現代儀器的情況下,他們的預測準確性可維持數百年之久。

最近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根據著名的德勒斯登瑪雅文手抄本,揭示出瑪雅人天文學巔峰之作:日食的精準預測。

德勒斯登手抄本(Dresden Codex)是一份12世紀的瑪雅文手稿,它保存了經典時期(公元350-900)積累的天文學知識,包括一個八頁的日食表。最初,這個表是一個簡單的陰曆,追蹤405個陰曆月(約11,960天,相當於32.85年)。瑪雅天文學家將其與Tzolk』in(一種260天禮儀歷)對齊,因為405個月正好匹配46個260天周期。這種同步允許他們將天體事件與禮儀日期關聯,即日食何時發生在特定神聖日,從而將科學與占卜融合。

表中每個「站」代表一個新月,通常間隔177天(約6個月),這是月球返回與地球和太陽對齊的位置所需時間。但要維持幾個世紀的準確性,他們引入重置機制:每223或358個月重置表格,對應現代的沙羅周期(saros,約18年)和依內科斯周期(inex,約29年)。通過四個358個月重置與一個223個月重置的組合,他們校準系統,修正積累誤差。

研究顯示,這一方法能預測瑪雅地區公元350年至1150年間每一次可見日食,當與現代記錄比較時,顯示出驚人的精準。瑪雅人通過世代觀測積累數據,沒有望遠鏡,僅憑肉眼和記錄,就構建了這一模型。研究者約翰·賈斯特森和賈斯汀·洛裡指出,如果持續更新,這一系統今天仍能預測墨西哥的日食,證明瑪雅智慧的持久性。

瑪雅曆法小知識:

多重周期的交織瑪雅天文學建立在幾個相互關聯的曆法之上,這些曆法不僅是時間記錄工具,更是連接天體與人類命運的橋樑。最著名的包括:

Tzolk』in(260天禮儀歷):這是一個神聖的循環,由13個數字和20個日子名稱組合而成,用於占卜、儀式和預言。它源於人類妊娠期(約260天)和天體觀測的結合,常與月球周期相關聯。

Haab(365天太陽曆):近似現代太陽年,由18個月(每20天)和一個5天「無名月」組成,用於農業和季節標記。瑪雅人通過觀察太陽在頭頂兩次通過(天頂日)來校準這一曆法,確保其準確性。

長計數歷(Long Count):一個線性計時系統,從神話起始日(約前3114年)開始計算,用於記錄歷史事件。它能精確到日,並與天體事件對齊。

月球系列(Lunar Series):瑪雅銘文中常見的補充,記錄月相、陰曆月長度(29或30天)和月球年齡,幫助追蹤月球運動。

這些曆法通過「歷輪」(Calendar Round,每52年重複一次)結合,形成一個更大的框架。瑪雅天文學家還特別關注金星的會合周期(synodic period),約為584天。他們發現5個金星周期幾乎等於8個太陽年(2920天),這一發現體現在建築設計中,如烏斯馬爾(Uxmal)的金字塔群,其窗戶和平台對齊金星的出現位置。金星被視為戰爭與農業之神,其周期用於預測吉凶和軍事行動。

(新唐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