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5年11月16日】

美國一位前醫學院研究中心的主任打破沉默,公開了她曾經歷的兩次瀕死體驗,她表示,第一次瀕死她看到了病房裡的自己;第二次瀕死,她感覺掉進了一大桶黃色布丁,一個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更像家的地方。
這則故事最初於2023年6月發表在「赫芬頓郵報」上,由故事的主人公黛博拉‧普魯姆(Deborah Prum)親自撰寫。今年9月,「赫芬頓郵報」重新以「精選」系列文章的方式發表了普魯姆的文章,並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除了我的丈夫布魯斯(Bruce),我不記得跟任何人提起過我靈魂出竅的體驗。我不知道提這件事有何意義,也不知道該如何談論這件事。」她在文章中解釋說。
普魯姆在成為作家之前,曾擔任位於新罕布夏州漢諾瓦達特茅斯醫學院(Dartmouth Medical School)婦幼保健系擔任研究與資源中心聯合主任。她的第一次瀕死體驗發生在醫院裡。她當時懷孕,但孩子早產,被送往醫院,她血壓飆升、血小板數量極低,肝功能受損,情況危急,產科醫生大喊:「立刻把她送進手術室!」
這時普魯姆發現自己的某種意識,漂浮在產房的角落裡,靠近天花板,俯瞰著房間裡發生的一切。
普魯姆因藥物而昏迷了三天,接下來的幾個月,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兒子和恢復自己的健康上。正如她所說的,除了她的丈夫,她沒有向任何人提及她靈魂出竅的事情。
普魯姆的第二次瀕死體驗與第一次不同,更加複雜而清晰地留存在她的記憶中。她指出,那是一個寒冷的情人節,她和他丈夫要去和另一對情侶見面。然而,就在一個十字路口,她們遇到了車禍。
她寫道:「碰撞將我們的沃爾沃撞成了碎片,安全氣囊擊中了我的丈夫,打碎了他的眼鏡,劃破了他的額頭。身為醫生的布魯斯發現我癱倒在地,失去意識後,立即試圖檢查我的生命徵象。他發現我沒有呼吸,也沒有心跳,頓時慌了神,不停地呼喊我的名字。」
而此時的普魯姆完全失去了獨立個體的意識,她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所包圍。
「從心底深處,我感到安全,像回到家一樣。」她寫道,「我仿佛置身於一片閃耀的黃色之中。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種感覺,只能說像是掉進了一桶布丁裡,但卻是那種美好的感覺。我沒有感到死亡。相反,我感到極度幸福充滿活力。」
多年後回憶這段經歷,普魯姆表示,她感受到她的本質在生命力的環繞中閃爍,在那一刻,她自己變成了一個閉合的能量環,既是宇宙的一部分,又與宇宙的其他部分截然不同。
她表示,她聽到了她丈夫在遙遠的地方呼喚她的名字,她當時感到惱火,因為她根本不想離開「那桶黃布丁」。
但她的靈魂還是被拉回了紅塵的軀體中,但她沒有疼痛,並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出了車禍,她看到另一輛車的司機揮舞著雙手,大聲喊叫。她也看到自己的丈夫滿臉是血。
她寫道:「我的下一個記憶是一個男人打開副駕駛的車門,和我說話。直到今天,我仍然能清楚地記得他:四十多歲,一頭捲髮,髮際線後移,穿著一件扣子襯衫,沒系領帶。他看起來就像那種在辦公室裡坐在辦公桌後的人。他說:『我要解開你的安全帶,但除非引擎著火,否則我不想動你。我會一直陪著你,直到救護車趕到。』說完,他跪在車外,握著我的手,直到急救人員趕到,把我綁在擔架上。」
但是,這一幕,無論是她的丈夫,還是後來的急救人員都無法確認有這樣一個人出現,即使她後來試圖找到這個人以感謝他,但都沒能成功。
同樣,這一次她也沒有告訴其他人她的瀕死體驗。她表示,作為醫學院的研究主任,她會務實地思考,懷疑別人並不難,因為她就是這樣的人。
就是這樣一個「眼見為憑」的人經歷了兩次瀕死體驗。普魯姆表示,這些體驗與她以往對世界的認知格格不入,所以她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一位朋友借給她一本關於瀕死體驗的書,才讓她願意與人分享。
普魯姆從小在一個小型教會長大,但她表示瀕死體驗讓她衝破了教會的框框,更重視精神。她寫道: 「我不再執著於遵守教規,而是更重視聆聽內心的指引。我感覺到與他人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但不再焦慮於說服他們接受某種信仰,也不再為此感到責任重大。」
她繼續寫道:「我毫不懷疑上帝的存在,但現在我對上帝的運作方式有了更廣闊、更包容、更靈活的理解。」
她最後用她朋友偶然發來的伊莉莎白‧巴雷特‧白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的一句詩,結束了她的故事:
「大地滿溢著天堂,每一叢普通的灌木都燃燒著上帝的光芒…」
(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