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正義:李白顯身手,佞臣謹侍候(共二文)

秦自省整理


【正見網2013年01月29日】

李白顯身手,佞臣謹侍候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幼才華過人,吟詩作賦,博學廣覽,行俠仗義。他一生好酒,不求仕進,志欲遨遊四海,看盡天下名山,嘗遍天下美酒。平日又常與孔巢父等人,日夕酣飲吟詩,號稱竹溪六逸。

唐玄宗年間,李白聽說湖州烏程酒好,遂遠路來飲,在酒肆中狂歌起來。正巧迦葉司馬經過,聽到他的狂歌之聲,好奇地前來詢問。李白順口答道:“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迦葉司馬大喜,把李白請至府中,留飲暢談十幾天,勸他說:“你怎麼不到京城長安去應試?依你的高才,我看取青紫如拾革芥。”李白嘆了口氣說:“如今官場昏暗,有門子的登高第,行賄的中進士,哪裡理會有真才實學的人?我之所以不去應試,是不願受那些瞎眼試官的氣!”

後來,李白在迦葉司馬的勸說下,來到了長安,並結識了翰林學士賀知章。二人彼此相慕,結為兄弟,李白就在賀翰林家中住了下來。

試期臨近,賀知章說:“今年的試官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太師,監考是太監高力士。賢弟沒有金銀買囑他們,縱有沖天學問,也見不得天子之面。我與這二人相識,寫封札子去,推薦一下吧。”賀知章寫了柬貼,派人送去。楊國忠、高力士看了冷笑說:“姓賀的收了李白的銀子,卻送個空人情給我們。科考那天,見到李白的卷子,不問好歹,即時批落不取就是了。”

三月三日,朝廷大開南省,會天下才子科考。李白才思有餘,揮筆而就,第一個交卷。楊國忠見了李白名字,也不看文字,亂筆塗抹了批語說:“這樣的書生,只配與我磨墨。”高力士說:“磨墨也不中,只配與我脫靴!”二人板起面孔,喝令侍衛,把李白趕出門去。

李白被屈批了試卷,怒氣衝天,立誓說:“他日我若得志,一定叫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

事過不久,有番使來長安遞交國書。唐玄宗李隆基傳翰林學士拆讀,但卻無人認識番文。又命南省試官楊國忠來開讀,楊國忠更不認得。再問滿朝文武,並無一人曉得。李隆基龍顏大怒:“滿朝文武,枉食君祿,竟沒有一人飽學,與朕分憂。番邦國書不認得,如何發落番使,不被番人恥笑嗎?朕限三日,沒有人開讀番書,一概停俸。六日無人,一概停職。九日無人,一概問罪。朕別選賢良,共扶社稷!”

賀知章散朝回家,將此事說給李白。李白微微冷笑:“可惜我未能及第為官,不得與天子分憂。”賀知章聞言大喜,次日即越班保奏,並將李白被屈批卷子的事說明。唐玄宗欽賜李白進士及第,著紫袍金帶、紗帽象簡見駕,把李白請入金鑾殿。

李白看過番邦國書,在御座前用唐音譯出,宣讀道:“渤海國大可汗書達唐朝官家:自你占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犯我邊界,想必出自官家之意。俺差使去你處,要求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俺有好物事相報答。如若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哪家勝敗!”

唐玄宗聽過,沉吟良久,問兩班文武大臣:“番國要興兵搶占高麗,有何良策應敵?”兩班文武面面相覷,無人敢應。賀知章說:“當年太宗皇帝三征高麗,將士死傷無數,府庫為之耗空。如今我朝太平日久,無將無兵,倘若再動干戈,難保必勝。”唐玄宗問:“那麼,朕又如何回答番使?”賀知章說:“陛下不妨問一問李白,我想他一定會有退敵妙策。”

李白未及詢問,使上前從容奏道:“臣啟陛下,此事不勞聖慮,來日即可宣番使入朝,我當面回答番書,羞辱番國,定要讓番國可汗,拱手請降!”

唐玄宗龍心大悅,即拜李白為翰林學士,設宴於金鑾殿,李白儘量而飲,不覺大醉。

次日早朝,天子召李白上殿,宣番使入朝。李白酒意未消,飄然若仙,立於御座前,朗聲開讀番書,一字不差。讀畢,李白用番語喝斥道: “小邦無禮,大唐天子置而不較,有詔批答,仔細靜聽!”番使聞聲大驚,急忙戰戰兢兢,跪於階下。

唐玄宗命設七寶床於御座旁,取白玉硯、象管筆、獨龍草香墨、五色金花箋,請李白草詔。李白奏請說:“臣前入試春闈,被楊太師批落,高太尉趕逐,今日見二人押班朝廊,臣之神氣不旺。請聖上吩咐楊國忠為我捧硯磨墨,高力士與我脫靴結襪,臣才能神清氣朗,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唐玄宗正在用人之際,恐拂其意,只得傳旨命楊國忠捧硯磨墨,高力士脫靴結襪。權勢傾倒長安、氣焰不可一世的楊國忠、高力士,此時豈敢違抗聖旨?萬般無奈,只得低聲下氣,小心侍候。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筆不停揮,須臾間,照番文寫就了一封《嚇蠻書》。

李白先用唐音朗讀一遍,又喚番使聽詔。他讀道:“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汗:自古石卵不敵,龍蛇不鬥。本朝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將通卒精,甲堅兵銳。當年高麗拒命,天討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殄滅,豈非逆天之咎徵,誠為爾國前車之鑑。況你小邦,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若螳怒以逞,鵝驕不遜,我朝天兵一下,千裡流血,當為四夷恥笑。爾其三思哉! 故諭。”

李白讀《嚇蠻書》,語音鏗鏘。嚇得番使不敢抬頭,面如土色。讀畢,番使偷偷地詢問讀詔者何人,怎會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賀知章說“太師大臣,太尉親臣,不過是人間極貴。讀詔的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贊助天朝,才享有如此尊榮。”

番使離開長安回國,與國主談了經過,彼國很快又送來了降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李白救英雄,英雄奠中興!

李白因為得罪了高力士,覺得再在長安待下去,也沒有趣味,乃悄然離去,恢復了他浪遊的生涯。

有一天,他到了荊州,經過一處軍營,只見門前廣場上,擠滿了人。他想這是出了什麼事?也就擠進去看個究竟。他發現營門口,綁著一個赤膊的年青人,身材魁偉,面貌英俊,兩邊排著兩隊刀斧手,各人拿著一把明晃晃的大刀,在太陽光底下,亮得耀眼。

他聽見前後左右的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地替那個青年人鳴不平,因而忍不住拉著面前的人就問:“喂,請問一聲,那被綁著的青年是什麼人?他到底犯了什麼法呀?”那人上下打量了他幾眼,很熱情地回答說:

“你是遠方來的人吧?唉,你不知道,這位被綁的青年軍爺,姓郭,名叫郭子儀,平時為人很正直,今天只為了一點小事,頂撞了他的長官,長官大發脾氣,就要把他殺了!現在只等監斬官一到,就要行刑了。”

李白聽了,覺得這個青年軍官,臨刑的時候,仍然毫無懼色,神態自若,斷然不是一個平凡人,有心要救他一命,便自言自語地說:“噢,有這樣的事?好,讓我去看一看他的長官。”說著,他就大踏步地逕往營門奔去。

那時候,李白的大名,已是天下聞名,婦孺咸知,待他的名牒遞了進去,那位軍營主管,立刻就出來迎接,請到裡面上坐;李白馬上開門見山地對那主管說:“我看見營門外綁著那個小軍官,是正在等候您的發落吧?”

“是,是,是……請問大人有何見教?”

“哦!我看他相貌堂堂,臨刑不懼,不象是個為非作歹的人,如果他沒有犯什麼大過失,您可不可饒他一命,免於處斬,這也是為國家珍惜人才呀!我們素昧平生,本來不該向你這樣求情的,不過我聽說你是個直爽的人,夠朋友,所以特來請你刀下留情,還希望你不要見怪。”

那個主管聽見李白誇獎他直爽,又說他夠朋友,已經受寵若驚,榮幸萬分,何況郭子儀也沒有犯什麼大錯,這還不落得做個人情嗎?於是滿口答應地向李白說:

“好,好,難得您大詩人這樣憐才,我馬上釋放他就是了!”說著就叫人把郭子儀鬆了綁,叫到軍營裡。郭子儀雖然是個胸襟開闊,視死如歸的人。可是今天到底是大詩人,把他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不由他不感激萬分,因而一面拜謝主將,一面更非常誠懇地拜謝了李大詩人。

李白本是個豪邁不羈的人,只覺得這件事既已辦妥,就很快慰,別的都不必放在心上;當時只切實地勉勵了郭子儀一番,勸他今後“努力自愛,為國立功。”然後就告辭而去,踏上了他自己的旅程。他萬萬沒有想到,後來他因一度成為了永王李磷的幕僚,永王謀反不成,他也受了連累,本該處死。卻由已經做了大元帥的郭子儀,以身家性命為他擔保,才把他的死刑,改為流放夜郎,因而保住了一條老命。

這件事過去以後,郭子儀因為感謝李白救命之恩,就把他囑咐的話當做金科玉律,牢牢記在心上,決心要為國家做一番事業。不久,他便考中了武舉,又因歷次出征,均獲勝利,立了許多戰功,就逐漸升到很高的地位。

到了天寶八年,他正式受命當了安北都護使,加封左衛大將軍。成為名重當時的一方大員。而他又文武兼備,因此為朝野各方面所重視。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發生了,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反唐,攻勢銳利,銳不可擋。加之唐代自從開國以來,八九十年之間,從沒有發生過戰爭,一旦有警,政府簡直慌得措手不及,拿不出一點平亂的辦法。以致安祿山的大軍所到之處,百姓遠遁,戶舍為墟,整個河北地方,很快就為賊兵席捲而去。接著,東都洛陽也淪陷了,情勢危急,不可終日。郭子儀此時,已調任朔方,為節度使。為了要戡平叛亂,首先就和李光弼,率領他麾下訓練多年的精兵,把叛將史思明的那一股兵力打得大敗。史思明只得退守。

郭子儀因為要顧及朔方後方的安全,就在擊退史思明之後,引兵回來。可是史思明卻是越想越不甘心,看見他們退兵了,又把他那些殘兵敗將,重行收拾起來,又集合了幾萬人,緊緊跟隨在郭子儀大軍的後面,追了好幾天。郭子儀知道他們是不存好意,如果讓他們老是跟下去,自己總是要吃虧的,還得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才行。

於是郭子儀突然改變了方式,採取主動的戰略,掉過頭來,裝著要向敵人開火的樣子,反正他自己的兵多,又是訓練精良的隊伍,白天,故意時時去挑戰,晚上,又假裝不斷地派人去偷營,弄得敵人日夜不寧,這樣過了好幾天,敵人已經顯得有些精疲力盡了,郭子儀對他左右的高級將領說:“好了,這回我們要跟他們比個輸贏了。”

就在嘉山地方,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攻,敵人還以為他們是鬧著玩的哩,起初還不大注意,等到發覺這是一場真正的攻擊戰的時候,郭子儀的部隊,已經打到面前,他們沒法還手了。

史思明的隊伍,也就在這一次的殲滅戰中,被郭子儀消滅掉了十之八九,潰不成軍。

郭子儀這邊,雖然在叛逆的後方,一再地打了好幾次大勝仗,但在陝西前方的官兵,卻毫不濟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敗仗,連潼關都被安祿山攻破了。

唐玄宗見形勢危急,便匆匆忙忙丟下長安,帶著楊貴妃,逃到四川去了。長安既然成了空城,當然很快就陷落了。

玄宗的太子在靈武即位,稱為肅宗,他倒頗有決心恢復河山,不料宰相房琯,專門喜歡空談,不務實際,且自告奮勇地要去收復長安。用古人的車戰之法,以二十輛牛車結為一隊,把步兵排在兩邊,把馬隊夾在中間,滿以為這樣聲勢浩大的進攻,敵人還有不敗之理嗎?卻沒想到:敵人只放起了一把火,就把這支牛車大隊燒毀了。牛車笨重,著了火,固然走不動,而夾在中間的人和馬,也給烈火燒得想走也走不出去,因此四萬多官兵,幾乎弄得全軍覆沒。這樣一來,收復國士的基本隊伍,就只剩下郭子儀麾下的朔方軍。

正巧這個時候,安祿山已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殺,賊兵內部發生分裂,郭子儀請回紇兵來幫助。就在長安之西,香積寺之北,布下了陣勢與敵軍激戰,一天之內,就殺死了六萬多敵人,還生擒了兩萬多人,終於收復了洛陽和長安,把肅宗由靈武迎接回來,而奠定了中興唐室的基礎。

李白當年救英雄,英雄此日奠中興,衛國盜民安社稷,李白之功大矣哉!

(事據《新舊唐書》等典籍)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