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堂醫案醫話(七) :辨證治腰脫之二--血府逐瘀湯加減方

明心


【正見網2014年04月15日】

【適應人群】

主要是中老年人,腰脫、腰痛,伴有冠心病的患者。

【適應症】

主症:腰骶部疼痛,向髖骨外側股骨大轉子(老百姓說的胯骨軸子)、大腿外側面、小腿外側面放射,也就是沿著足少陽膽經走行路線上放射的疼痛為主,同時伴有胸悶氣短,脅肋脹痛,生氣時加重,甚至胸痛徹背,背痛徹胸,痛如針刺,口唇色紫暗,舌邊或舌下脈絡有瘀點瘀斑,脈弦硬有力。

【分析】

這類患者往往單單服用治療腰部疼痛藥物療效不好。為甚麼呢?這類腰脫患者,除了腰部疼痛外,伴有肝氣不暢,心氣不疏的表現!從疼痛向身體外側中線放射的特點來看,屬於足少陽膽經分野,同時脅肋脹痛,生氣加重提示肝經、膽經絡脈不通。心胸悶痛,舌邊舌下絡脈瘀點瘀斑,提示心經氣滯血瘀也很嚴重。心主血脈;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心肝兩經不通,臓腑功能失調,局部腰部氣血更加不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故而單純治療腰部、腎和膀胱經的失調是不夠的。總體來看,除了疏通腰部、下肢局部的氣血外,非心肝同調不可,這樣才能真正的使全身上下縱向經絡裡面的氣血流通,正氣抗邪,疼痛方能消除。基於上述特點,創立了血府逐瘀湯加減方治療此類患者,療效大大提高。

【功能】

心肝同調,活血化瘀,推陳致新,通絡止痛。

【處方】

柴胡15克 當歸尾20克 生地20克 桃仁15克
紅花15克 枳殼15克 川、懷牛膝各15克 川芎15—30克
赤芍20—30克 白芍20—30克 炙甘草15克 桔梗15克
延胡索20克 川楝子15克 五靈脂15克 生蒲黃15克
炒杜仲20克 川斷20克 寄生30克 金毛狗脊30克
骨碎補30克 葛根30克 丹參30克

【用法】

水煎內服,一劑一天半。早晚各一服。

【加減】

1,伴有頸椎、肩臂疼痛的:可加桑枝30克 桂枝15克 片薑黃15克橫行手臂。
2,疼痛較久,幾經治療不效的:可加蘇木15克 土蟲10克加強活血化瘀通絡之能。
3,前胸,悶脹不適,生氣加重:可加木香10克 鬱金10—15克(木金散)。
4,胃脘疼痛的:可加檀香6—10克 砂仁6—10克(合丹參為丹參飲)

【醫囑】 同前。

【方義】

上方以血府逐瘀湯為主方。血府逐瘀湯是清代王清任的一張名方,功能: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臨床上用於各種氣滯血瘀導致的病症,療效非常高。金鈴子散,只玄胡(延胡索),金鈴子(川楝子)兩味藥,一泄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功能疏肝泄熱,行氣止痛。失笑散,只五靈脂,蒲黃兩味藥,來源於宋朝《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主治“產後心腹痛欲死,百藥不效,服此頓癒”,由於本方有行血,止痛,祛瘀,更有推陳致新的作用,前人用此方,每於不覺中,諸症悉除,不禁欣然失聲而笑,故名“失笑散”。杜仲、牛膝、狗脊、骨碎補四味藥是治療各型腰脫必用的,功能補肝腎,壯筋骨,通經絡,祛風濕,引諸藥至脊柱;既有治療作用,又有引經作用;尤其是骨碎補,別名,肉碎補、石碎補,生的飲片,從外觀上看,特別像人體的脊髓和分出的神經;狗脊,別名,強膂、扶蓋、扶筋,《本草綱目》:“狗脊,強膂、扶筋,以功名也”,這兩味藥從形態到名字到功能,都與脊柱,脊髓,硬膜囊相關,所以選用治療脊柱、脊髓的疾病,療效確實很好,這種用藥方法傳統中醫稱作“取類比象”。加用川斷、寄生,加強補肝腎、祛風濕之力,正氣不足,風寒濕邪必定侵襲肌體。丹參、葛根,大量應用30克,活血化瘀,推陳致新,現代藥理認為,可加強心臓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的改善。諸藥合用,三方合力,再適當加減,更加強了“心肝同調,活血祛瘀,推陳致新,通絡止痛”之效。

【按語】

血府逐瘀湯,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原方劑量偏小,因北方地域特點,和現代人體質特點,俺在臨床上使用時,加大了藥量。俺曾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屬於氣滯血瘀症型的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非化膿性肋軟骨炎,頸椎病,腰脫,失眠,噯氣,胃脘痛,閉經等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雜症怪症,久治不效的。只要辨症準確,再適當隨症加減,療效非常好。有機會,可單獨寫一篇文章詳細論述。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